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牛镇之战(3/4)
作品:《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军两万,毙敌参将一员,伤一员,可谓大胜。>
陈泰虽胜,但出奇的平静,因为这个结果,都在他的料想之内。>
他伏在舆图上,又开始沉思起来。>
大治拿下,等于摁住了明军的命门。>
明军若想出赣北伐武昌城,就必须先攻取大治,确保后方无虞。>
算算时间,此时黄冈与咸宁的明军应当已经知晓了军情。>
但大治地理位置极好,西有金牛镇,东有马口镇以及黄颡口镇,南有银山,皆是山关川口的险要之地,只需少量兵力便可堵御大军。>
明军若汇聚主力来攻,却是颇要费一番周折。>
唯有黄冈的明军可以渡江南下来攻,但金声桓部只有四万兵马,不足为惧。>
唯一让陈泰担心的就是明军水师,不过陈泰已经遣斥候东出沿江侦查,发现有一处名为道士洑的地方,这里是唯一能够登陆兵马的江段。>
其余地方皆是沿江山岭,登陆困难。>
在道士洑西北,大治县正北,有一山,名为铁山,出产铁矿。>
陈泰看中了铁山,这里正好可以控扼南北进犯之敌。>
无论是从黄冈南下的明军,还是从道士洑登陆的明军,想要进攻大治,就要防备铁山驻兵。>
但险地虽多,可兵力不足,若是分兵据守,恐战力分散,反倒不美。>
于是陈泰遣人前往武昌向参领瓦尔喀传达军令,命其遣兵两万,速进樊口驻防,以阻截黄冈金声桓部南下。>
随后,陈泰命参领呼尼牙罗和率兵一万,驻防铁山。>
参领希福领兵一万,守备黄颡口镇。>
参领苏拜依旧领兵七千,守金牛镇。>
参领德罗克领兵一万,守大治县以南,银山西脉,藏兵设伏,待机而动。>
陈泰亲自领兵一万,坐镇大治县城。>
部署完成,陈泰又征大治矿民数千,加固城池,修葺门楼。>
从武昌到樊口,约一百里,以参领瓦尔喀的速度,两日可达。>
为保无虞,陈泰又征民夫数百,往城东道士洑,修建拒马陷坑,布置陷阱,以迟滞可能登陆的明军。>
一时间,以大治为中心,清军部署森严,守备周全。>
大治城内,仓储殷实,足够五万大军两月用度,若是再搜刮节省一些,三月亦可支撑。>
陈泰打定了主意,要一直卡住明军的脖子,直到征南大将军索尼率援军赶到。>
......>
咸宁县,留守府。>
急报传来,黄宗羲震惊,急忙传唤京营四总兵往留守府议事。>
不久,翁之琪等人火急火燎赶到,得知了大治失守的消。>
堂内,众人面色难堪,谁也没想到清军竟然在己方大劣势的情况下主动出击。>
更没想到伪镇南将军竟亲自领兵,奇袭大治。>
黄宗羲这留守的位置还没有焐热,就遇上了难题。>
大治乃节骨之地,为寇所据,不能不争。>
但大治其地又四面环险,易守难攻,即便是尽出四营兵马,也不一定能突破清军防守。>
“诸位,为今之计,当先夺取金牛镇,趁敌新立,工事尚缺,但速克之。”>
“不知四位总兵,谁愿领兵出战?”>
黄宗羲询问堂内四人道。>
身为前辈的总兵翁之琪当即主动请战。>
金牛镇必是一番苦战,邓文昌、陈泰、钱肃范三人不如翁之琪作战经验丰富,所以黄宗羲便点头同意。>
黄宗羲又令邓文昌率部,协从出击。>
翁之琪与邓文昌当即领命离去,准备尽快整军出战。>
总兵钱肃范与陈泰领军留守咸宁,以防武昌清军南下。>
随后,黄宗羲又发快马,飞驰向四省总理张国维急报战况,请求向武昌府增兵。>
但发来援军,也是需要时间的。>
而清军的目的正是在于拖延时间。>
黄宗羲不禁感到如鲠在喉,芒刺在背,令他愁眉不展。>
二十五日酉时,总兵翁之琪率两万兵东出,自咸阳攻向金牛。>
自咸宁渡袁溪行七十里地,便是金牛镇。>
翁之琪没有轻兵急进,而是选择了徐徐进兵,颇为谨慎。>
翌日,辰时,清军游骑出现在了翁之琪营寨周边,望之惊走,遂报参领苏拜。>
得知明军袭来,苏拜立刻据险列营,准备抵御。>
后方的山道之中,苏拜强征金牛镇民数百,接连修筑营垒土墙,层层递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最新章节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牛镇之战,网址:https://www.v377.net/402_40212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