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摇滚乐和新专辑(2/3)

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同样一个人,既可以评价他不够摇滚,也能评价他非常摇滚。

毫不客气的说,当下的摇滚乐手,超过九成都是不合格。

因此。

这种话题李杰没法往下延伸。

约莫一个小时后,临近采访结束,老柯问起了下一步。

“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丑奴儿》之后,新专辑有构想了吗?”

“新专辑已经在酝酿了。”

李杰坦言道:“不过,这东西急不得,快一点的话年内发,慢一点,明年,后年也说不定。”

关于新专辑,李杰确实有了想法。

他准备搞一张纯器乐的专辑,加一点点电子乐、民族乐,如果归类的话,可以放到器乐摇滚,或者后摇。

这东西在国内算是很'先锋',很前卫,即使放在国际,也是一种比较前卫的音乐类型。

后世,国内有一个叫声无哀乐的乐队,算是玩的比较好的乐队之一。

但。

距离他们成立还有20多年。

很远。

李杰出这样一张专辑还是为了赚钱,新专辑里他只准备保留一点点呓语、哦,啊之类的人声。

如此一来,理解没有门槛。

不论是在国内发行,还是在国外,都能卖。

类似的专辑,只要质量出众,国外也能卖一点,当然,前提是要有名气。

名气怎么来?

从杂志来。

国外的音乐体系发展相对成熟,不论是多小众的音乐,都有一批拥趸,他们也有固定的接受信息的渠道。

在国外卖,那是按照叨乐计费,卖一张能顶国内十张。

所以。

还是得赚钱啊。

那七万多的版税根本不禁花,倒不是日常开支不够,即便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他们一家一个月的开支也就1-2000块钱。

真正贵的是各种乐器的购买。

乐器这玩意吧,一分钱一分货,几百块的东西和几千块的,质感绝对不一样。

几千和几万的,又不一样。

至于几万和几十万、几百万的,差距倒也没那么大,只要不是那种追究极致,且不差钱的人,一两万和十几万的,差别不大。

但一两万,也贵啊。

吉他不是买一把就行,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都叫吉他,内里却天差地别。

不同产地、不同材质的吉他,音色也不一样。

类似的乐器,同样一种吉他,不同的产地,人耳可能听不出区别,但录音就不一样了。

设备是客观的。

一点狭小的区别都能被放大。

所以。

那些歌手、音乐人买一大堆吉他,不全是装杯,很多都是有明确的作用。

同理。

不同的电吉他产商生产的东西,也不一样。

音乐形式的进步,说白了是‘音色”的进步,摇滚乐当初大行其道,靠的就是‘音色”的进步。

搭配不同的效果器、音箱,能产生有别于古典乐器的音色。

未来电子乐大行其道,也是如此。

电子音乐的音色,远比摇滚乐更多,不同的合成组合,能够产出无数种特别的音色。

一周后。

李杰来到公司,他准备跟张裴仁商量一下下张专辑的方向。

然而,看到他列出的那一大堆单子,张裴仁只觉得头大。

电子音乐是个无底洞啊!

那一大串合成器,单个价值不高,但全部买下来,贵啊。

除了合成器,还有一大堆其他乐器。

张裴仁估摸了一下,如果全部买齐,可能要花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纯器乐啊。”

张裴仁揉了揉眉心。

“这种风格的受众更少,卡子,我不怀疑你的功底,但魔岩唱片归根到底还是一家商业公司。”

“要考虑回报的。”

“要不这样,你先写一两首出来,有了成品,我也好跟公司交待。”

“也行。”

张裴仁的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内,李杰也没有想过一次性把东西全部买齐。

鲁迅先生说得好,只要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

接着,李杰取回那份清单,拿起笔勾勾画画一番。

这一次,他一口气砍掉了三分之二的设备清单。

看到他勾选的那些内容,张装仁还是觉得头疼,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原因很简单。

李杰的那张专辑给滚石带来了很多赞誉。

老段他们还是有点追求的,他们不想滚石只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公司,在艺术形式方面,也要有一些创新。

这也是魔岩唱片能诞生的缘由,魔岩做的就是不那么主流的音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最新章节第13章 摇滚乐和新专辑,网址:https://www.v377.net/135_135800/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