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喜事(1/4)

作品:《大宣奇女子

经过几日的查处,赵首辅的嫌疑丝毫没有被澄清,反倒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他......所挑选的那些人。

从最先泄露试题的定州往回追查,发现试题的来源多数是从一卖肉的屠户家流传出来的,学子们买他家的肉,他就把试题的纸条塞在肉里,获得高于肉钱数十倍的报酬,而这屠户与定州考场的看门小吏是五服内的亲戚,这看门小吏又是定州主考官小赵大人媳妇的妹妹的外甥的大舅哥,虽然关系很复杂,但总之是能串到一起的,这小赵大人是谁,乃是赵首辅的侄子呀,其他各地的泄题情况也多与此处类似,多是通过些七拐八拐的关系与赵首辅任命的部分官员有关。

刑部派人拿人,虽说这些官员骨头硬的很,硬是不承认是赵大人将题目泄露给他们,只说是在开考前三天赵大人才将密封的试题送至各州各县,不曾提前告知他们,所以绝无可能出现这种广泛泄露的情况。

但是那些被抓起来在上游贩题的人倒是供的分毫不差,何时何地获得的考题都供了出来,只是与泄题方交接的时候,有的是对方派的下人前来,极少是亲自前来的,所以并未与背后泄题之人有过深入接触。

这其中便有不严密之处,若是考官派的下人前来,便有被冒充身份的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后,宁云修本想着再多些时日查证,但是不知是有人煽动学子们还是他们从哪儿听说了消息,各地落选的或者对名次不满意的学子纷纷请愿彻查此事,围在官府前闹事,各州各县的府学纷纷罢课。

皇上听说后雷霆大怒,刑部由蔡尚书做主,并未考虑宁云修持怀疑态度的意见,刑部同大理寺未及进一步查证便结出了定论。

虽然无直接证据指明赵首辅参与泄题一事,但是未尽到严守试题的责任,导致试题外泄,未能选拔公正肃直的官员,导致秋闱不公,未尽到识人辨人的职责,导致官员舞弊,乃是主考官的重大疏忽,赵首辅对此难辞其咎,皇上特令其免官,返回原籍,即刻出京,不得停留。

前几日还口口声声说着此事都是谣言,是有人恶意中伤首辅大臣的成帝,不过几日时光态度便翻天覆地的变化,丝毫不顾及兢兢业业为朝廷奉献十几年的肱骨大臣,连收拾行李的时间都不给人家,立即让人卷铺盖走人。

但这个结果恐怕是成帝乐于见得的,赵首辅过于正直古板,整天把礼教规矩放在嘴边,鉴于他是天下学子的表率,不好轻易动他,这次的事件给了成帝一个绝佳的借口,虽然心里清楚与他无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首辅恐怕到了今天才看清自己效力十几年的君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年那个不世出的天才辞官的时候他还劝说过,如今看来当年若是一同辞官,也不会有今日之辱了。

但赵首辅若是看到涉及此事的其他人的下场,他还是该庆幸成帝对他还是留了那么一丝的情谊。

刑罚不上大夫,首辅都打发回家了,其余官员的刑罚可是免不了的,朝廷中大臣们互相检举揭发,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查不过来了,便通通打上八十大板,挨得过的便算,挨不过的便到阴间去找阎王爷诉苦。

-----------------------------

在朝廷大臣们互相攻讦伐党的时候,秦榛写了一封信寄到了青州,信上道:

‘甲子年科举,乃是国朝立国以来科举的第一大丑闻,因为这件事忠正为国的赵首辅被罢官了,朝廷中兴起了党同伐异之风,涉及此事的官员不知牵连了多少,但这都不是我给您写这封信的原因。最令人惋惜的事难道不是有人为了一己私欲,拿着寒门士子寄以希望,想要摆脱阶级宿命的科举,来作为博弈的砝码,从而达到铲除异己的目的吗?此事造成的影响将成为那些有才识、有志向的学子们不可磨灭的伤痛,他们苦读多年的艰辛只因朝堂之上小小的党争便即刻付之东流,您也曾是他们之中的一员,难道眼看着此事的影响将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不会消散,为今之计,只有您重回庙堂之上,成为那根定海神针。作为第一位三元及第的寒门学子,也只有您才能真正起到安抚学子,稳定朝堂的作用,这次您还要继续再逃避下去吗?’

信寄出了几日,秦榛等着回信的时候,她约上杨童,到了富元楼。

“小榛呐,你说我是不是要完蛋了,此次因为我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怕是将来再也没有入仕的机会了”杨童沮丧道。

“我劝你还是别把自己想的那么重要,这次的事没有你,也会因为其他人引发出来的”她劝解道。

当日有人骗了杨童的钱恐怕并不是偶然,而是有人盯上了这些容易闹出事的人,诱使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闹出事来,便一发可触动全局。

“是吗,那就好”杨童舒了一口气道。

“听说皇上下令今年十一月时再重考一次,你怎么还不起程?”秦榛道。

“这不是囊中羞涩吗”杨童笑道。

“倒是我疏忽了,那你这几日是怎么过的?”

杨童摸了摸额头道:“在此当了个账房先生,富小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宣奇女子 最新章节第四十九章 喜事,网址:https://www.v377.net/64_648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