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改革(1/3)

作品:《大宣奇女子

宫里,连青急急忙忙的跑到养心殿,登基一年的宁云修每日都异常忙碌,宵衣旰食,日夜不懈,各地如雪花般递来的折子每日堆起来能有三尺高,还有朝中大臣的折子,都需要他亲自来处理。

像成帝那般将权力下放到内阁,由他把控整个内阁,好是好,但是时日久了,总会有些欺上瞒下的事情,造成内阁首辅一人独大,其他阁老成为摆设的情况也是有的。

富衍、姜育衡、林洵、赵荣珍都是得力的助手,很多事情可以交给他们去做,即便这样,成帝一朝的积弊也已许多,要想一朝清除掉,不甚容易啊。

可是每日他总会看来自狼山的消息,今日连青侍卫晚送来了一会儿,实在是十日前的消息太劲爆了。

由于路程原因,即便再快马加鞭,得到狼山的消息也要十日左右,冬天天冷路滑可能还要再晚几天。

“皇上,今日的信到了”

景帝接过信件立时拆开,信上道:“秦姑娘与阳、通相约冰钓,一个半时辰未果,秦姑娘怒,遂离去,后又折返,点火弹炸鱼,鱼出水面,秦姑娘提篮去捡,冰裂,坠湖,救起,发烧,闭门不出”

后面还生动形象的附了几张图。

狼山有宁云修派去的眼线,美其名曰为使者,主要是了结秦榛的消息,顺便看看她与其他异性有没有什么亲密的举动。

梁非阳知道使者的存在,秦榛也知道,只不过他们都默许了。

“他们可真会玩啊”宁云修捏了那信件在手里,话中有些怒意,其实那是醋意。

捉蛐蛐,采果子,弹弹弓,扯叶子梗,冰钓,花样还挺多,他也想自由随意的玩乐,可是这一国之事压在他身上,偏他在这里苦兮兮的处理国事,真是心里不平衡啊。

可是,可是......

他心里道,朕再忍四年,这江山朕定要把它打理的服服帖帖的。

遂打开一口大檀木箱子,里面已经被信件塞满了一半,将最近的那封信件放在箱子里,又转身坐回了书桌前,拿了一封折子在纱灯下看起来,纱灯里的灯芯已经换过两次了,连青听外面的更鼓响了三声,皇上今夜估计又只睡一个时辰了,他知道劝说是没用的,看来还是要那位来劝才行呀。

后半夜时分,宁云修在养心殿中眯了一会儿,便早早醒来,洗漱更衣,准备上朝。

早朝上,时任户部尚书的富衍奏到,户部进来针对以往的赋税项目进行了梳理,一些冗余的税目拟不再收取,同时简化课税,去除一些与民争利的税目。

比如申万青在任时提出的商人可以贩盐,但同时要凭盐引贩盐的制度。

这一点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惠民,而是压榨盐商。

同时取消路引制度,各地商人可以自由去往异地通商,不在凭两地之间规定要到的地方的路引行路,只要有目的地两边的通行证即可,申万青时期多发路引不过是为了每过一个关口的时候加收关税,如今只有一进一出的路引,大大减少了商人进货一次的成本,成本低了,商人自然愿意去贩货,如此可以刺激经济,还可以正面的方式进行税收。

加上之前已经取消的茶酒醋糖的税费,百姓的税负大大减轻,年终有余,手里有了银子,自然会创造出更多的银子,这便是让商人管理户部的好处,既能维护朝廷的利益,同时也能维护天下商人、小贩小民的利益。

减轻赋税的事一经提出,反对的声音倒不是很大,毕竟未触及贵族阶级的利益。

隔了几日早朝,富衍又提出一项制度。

便是更改田赋,这可是相当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呀,贵族权贵们感到自身利益危机自然要跳出来反对了,田赋历来便是国家的税收大头,同时也是权贵们可以有猫腻的地方,太子之前在庆州隐匿田地,暗地里募集钱财,豢养侍卫便是此前田法的受益者。

富衍提出了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如此地主豪强便不能隐匿田地,隐匿人丁,而在多地多丁的优越条件下却承担着极低的税收。

提出将以往的均徭法改为条编法。

均徭法是将十甲为一组,承担本县的一年的税收,十年一轮,但是十甲民众经济能力往往不能均分,等到了承担税负的那一年,这十户人口甚至会倾家荡产。

条编法则将土地的优劣程度和人丁的数量考虑进去,有丁无粮者,编为下户,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有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尽最大的可能实现公平。

这条编法于小民有利,便不免损害许多人的既得利益。是以很多地方州县的官员收了贵族的好处或是压迫或是沆瀣一气,总之丈量田地和清查人丁的事进行了一个月都未有大的进展。

一会儿来道折子,说是流民太多,没有户籍的人口太多,清查不过来,再不就是土地不好丈量,经常有出入,为了测量准确,恳请朝廷多延些时日。

宁云修心里暗恨这帮蠹虫,泱泱大宣便是被这帮尸位素餐只顾自己那点蝇头小利的人给搞得行将就木的。

既然派给他们的活干不完,好啊,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宣奇女子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五章 改革,网址:https://www.v377.net/64_6489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