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2)

作品:《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萧旭站在一旁,看着众人热烈的反应,心中对江月瑶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且不说别的,裴家二郎将束脩礼分为三六九等,巧妙地解决了学堂的运营问题,让寒门子弟也有了进学求知的机会,就让他眼前一亮。

现如今江月瑶又提出在孩子接受启蒙教育后进行分流,为他们增添别样的谋生技能。

这一举措,既能覆盖大部分人的教育需求,让不同阶层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社会,减少因无业游民增多而可能引发的动荡。

更为难得的是,它还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机遇。

他几乎是瞳孔地震,内心被深深地震撼着。

远宁县虽小,不过是景朝广袤大地上的一颗微小星辰,可江月瑶这样的措施一旦推行下去,惠及的百姓数量简直难以估量。

那些原本可能因贫困而早早辍学,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孩子们,如今有了学习职业技能的机会,未来或许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农事专家、技艺精湛的纺织工匠或是远近闻名的烹饪大师。

他们凭借所学技能,不仅能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还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农事技能的提升,会让远宁县的农田产出更加丰富,粮食储备更加充足,百姓们再也不用为温饱问题而担忧;纺织技艺的精进,会使远宁县的布匹闻名遐迩,吸引各地的商人前来采购,带动商业的繁荣;烹饪技艺的传播,说不定能让远宁县成为美食之都,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品尝,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种变革,会像春风一样,吹遍远宁县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县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江月瑶的这一政策,不仅仅是一次教育上的改革,更是一场关乎远宁县未来的变革。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远宁县繁荣发展的大门,让这片原本平凡的土地,有了无限的可能。

萧旭眯缝着好看的杏眼,擅长纵横捭阖的他,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一些朝廷高官,在朝堂的波谲云诡中纵横谋划,那些官员们谈论的多是朝堂权谋、国家大事,却从未有人提出过如江月瑶这般切实且极具前瞻性的建议。

眼前的村妇,虽身着朴素,却仿佛自带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光芒,真的让他震撼不已。

他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全新的天地,被她的才华、能力、想法所深深吸引,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无法自拔。

更是大景朝的机遇,若是将远宁县作为试点,那么这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就有可能推广到全国。

大景朝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许多地方都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百姓生活困苦的问题。

而江月瑶的学堂,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一旦在远宁县生根发芽,就有可能在大景朝的广袤土地上开花结果。

萧旭越想越觉得兴奋,他已经看到了大景朝未来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一定要抓住。

他走上前对江月瑶说道:“夫人,你的这个想法实在是意义非凡。我想将远宁县作为试点,向朝廷奏请推广你的教育模式。若此事能成,夫人你当居首功,大景朝的百姓也会感激你的。”

可江月瑶却只是轻轻摆手,神色平静。

她微微垂下眼眸,轻声说道:“我并非想要出风头,也无意于那些虚名。我所求的,不过是能实实在在地为远宁县的百姓们做些实事罢了。如今这想法,也不过是刚刚有了个雏形,真要实施起来,还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困难呢。”

她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继续说道:“办学堂、分班级、请夫子,哪一样不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我和萧公子肯定不够教学的,更何况,要让百姓们接受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也并非易事。我如今只想先把自己的学堂办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等有了成效,再请郡守大人帮忙推广到其他地方。”

萧旭和裴大郎听了,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赞赏。

萧旭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满脸赞叹之色,连连点头说道:“夫人这番话,着实令萧某钦佩不已。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道之中,能如夫人这般脚踏实地、一心只为百姓着想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只可惜夫人身为女儿身,若生为男子,定能在朝堂之上大展宏图,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话还未说完,裴大郎便笑着打断了萧旭的话:“阿娘,您这想法简直妙极!这事儿做起来肯定不容易,但不管怎样,大郎觉得阿娘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大郎都支持您!”

闻言,江月瑶心中满是温暖,她宠溺地将大郎拥入怀中。

自己的大肚子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她觉得无比窝心,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有他在背后默默支持。

既然一切都已经理顺,江月瑶便下定决心,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一步步实施了。

她首先规划好了几件要紧的事。

第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最新章节第26章,网址:https://www.v377.net/431_43134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