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只剩一次(2/4)

作品:《我再创造系统过程中

你所能说的一切是条件陈述:假定宇宙在这一时刻处在这个状态,则它在以后的时刻将处于那个状态。它是条件性类型的演化。

然而,当你谈到虚时间,就有一个奇怪的可能性,也就是“现在”不一定要有一连串的过去时刻。

如果我们从现在这一时刻往过去回溯,在很长的时间内一切都完全正常地进行,甚至在虚时间中也是如此。

只要你使用这个唯象的时间,看起来就像你在通常时间里回溯过去。

但是随着你往以前退去,越来越接近传统的实时间图像中变成原点之处,你就发现时间的性质在改变,复的或虚的变得越来越有份量。

最后,在经典理论中应该是奇点的东西被抹平了,你就得到这张漂亮的图画,这些碗状的宇宙创生图像。

那里没有起点,只是某种光滑的形状。

虚时间中的词“虚”不是指想象:它是指数学中非常古老的观念。

对于一位给定的观察者,空间和时间当然是可区分的:我们用尺来测量空间,用钟表测量时间。

不同的观察者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只不过是同一个统一的空间——时间观念的不同方面。

空间——时间是四维空间几何,它有某些类空间的方向和某些类时间的方向。

所以就一定意义上来讲,在那里空间和时间概念仍是可以区分的。

时间是与引力有关系的。

引力是所有形式的能量或质量之间的普适的力。

它不能被限制于膜上,相反地,它要渗透到整个空间。

因为引力不仅能够耗散开,而且能够大量发散到额外维中去,那么它随距离的衰减应该比电力更厉害。

电力是被限制在膜上的。

然而我们从行星轨道的观测得知,太阳的万有引力拉力,随着行星离开太阳越远越下降,和电力随距离减小的方式相同。

这样,如果我们的确生活在一张膜上,就必须有某种原因说明为何引力不从膜往很远处散开,而是被限制在它的附近。

一种可能性是额外维在第二张影子膜上终结,第二张膜离我们生活其中的膜不远。

我们看不到这张影子膜,因为光只能沿着膜旅行,而不能穿过两膜之间的空间。然而我们可以感觉到影子膜上物体的引力。

可能存在影子星系、影子恒星甚至影子人,他们也许正为感受到从我们膜上的物质来的引力而大大惊讶。

对我们而言,这类影子物体呈现成暗物质,那是看不见的物质。但是其引力可以被感觉到。

事实上,我们在自身的星系中具有暗物质的证据。

我们能看到的物质的总量不足以让引力把正在旋转的星系抓在一起。

除非存在某种暗物质,否则该星系将会飞散开。

类似地,我们在星系团中观测到的物质总量也不足以防止它们散开,这样又必须存在暗物质。

当然,影子膜并不是暗物质的必要条件。

暗物质也许不过是某种很难观测到的物质的形式,例如弱相互作用重粒子,或者褐矮星以及低质量恒星,后者从未热到足以使氢燃烧。

因为引力发散到我们的膜和影子膜之间的区域,在我们膜上的两个邻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距离的下降会比电力更厉害,因为后者被局限于膜上。

迄今我们没有看到和电力的任何差异,这意味着膜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厘米。

按照天文学的标准,这是微小的,但是和其他额外维的上限相比是巨大的。

正在进行短距离下引力的新测量,用以检测“膜世界”的概念。

引力可以弯曲空间,因此可以传播到额外维,这个也是有条件的,如一次函数是线形却被两个未知数描述,通过在平行宇宙中移动穿越虚时间,所以可以通过引力穿越时间。

如此,宇宙从“无”中创生的说法,实际上有一点用词不当,这是词汇“无”的误用。

它不只是指在空虚的空间中出现宇宙,你也许可以把这空间称为“无”,因为甚至连创生事件也不存在,所以根本不存在任何东西!

在这些理论中,动词过去时态的使用变成不恰当。

当然,在人们相信实时间时就建立了时态。

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在虚时间中表示时态的语言形式。

因此,在这层意义上,说“从无中创生”肯定是误导的。

为了预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人们需要在时间开端处也能成立的定律。

在实时间内只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者时间往过去回溯直至无穷,或者时间在一个奇点处有一个开端。

人们可以把实时间认为是从大爆炸起到大挤压止的一根直线。但是,人们还可以考虑和实时间成直角的另一个时间方向。

这叫做时间的虚方向。在时间的虚方向,不必要任何形成宇宙开端或终结的奇点。

在虚时间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再创造系统过程中 最新章节第213章只剩一次,网址:https://www.v377.net/422_42210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