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 缺角侯旗,震慑秦人(1/2)

作品:《战国:开局一块地

说时迟那时快,一直缀在平阿水师后面的曲阳新军船队,也跟了上来,且大部分已经抵达岸边。

曲阳新军士卒们乘坐的是两用运输船——这种新式船只,也是曲阳书院结合造船工人的经验而研制出来的。

所谓‘两用’,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海上、内河两用;二是军用、民用的两用。

话说这种新式运输船,已经初步具备了海运的能力,而且也并不是之前那种仅能贴在海岸边航行的‘海船’——新式运输船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越了老旧型号。

已经有部分水手驾驶着这种新式运输船,登上了东侧某岛,甚至是更远的琉球群岛!

能在海上航行,自然也就能在内河航行了,没甚么好解释的。

至于军民两用——在平时,运输船可以作为商船来使用。

而在战时,熊午良一旦将这些船只征用过来,便可以用来运输军队、粮草物资、军械等等……如果给这些运输船加装床弩和投石车,那么还能充当战船!

当然,这种由运输船改装出来的战船,无论是火力还是装甲抑或是其他各种性能,都远远比不上平阿水师的专业战船。

但在这个时代,也足以对其他任何国家的水师都形成降维打击了!

跟在平阿水师后面的运输船队,大部分都不是水师的军士,而都是些民船的水手——他们这次来,曲阳侯府给他们开出了颇高的报酬。

和水师的水手们相比,这些民船的水手显得更加不堪。

相当多的运输船撞在了码头上,将本就残破的码头撞得七零八落,甚至有的船只镶嵌在码头上,拔都拔不出来。

芍虎已经拔剑在手,顶着一面盾牌冲在最前面,率先跳上了岸:“儿郎们!主君有令——登岸!”

“杀西戎秦贼!杀——”

主将如此神勇,曲阳新军自然士气大振!

被撞得七荤八素的军士们来不及收拾了,也来不及整队,一窝蜂一样涌下了战船。

有的军士们被鲁莽的船夫搞得头破血流,却也来不及擦拭,只能跟在芍虎身后猛冲!

【故道】城的城墙紧挨着港口,仅有不到一百步的距离——在曲阳新军登岸的过程中,秦军一直在疯狂地放箭,试图压制并杀伤楚军。

……

城头上,西乞闻挥舞着手中的剑,大声呼喊——

“拆掉城中所有的民居!作为滚木擂石!搬上来!”

“所有人不得后退半步!”

“随我死守城池……大秦子民,守土有责!厮杀到底!”

“杀敌斩首者,按秦法,论功晋爵!后退者,杀!殃及全家!”

几乎用不着西乞闻动员——城中的秦国百姓,自发地挥舞着一切能找来的兵器,冲上城头助战。

自商鞅变法以来,在秦国,打仗并非是男人的专利。

如果外邦入侵,那么女人和孩童也要站上城墙,协助男人们守城(衣见注:考证于《商君书》)。

多年下来,大家一起冲上城头作战的习惯,已经刻在了秦国人的骨子里——即便是这样一座久疏战火的小城邑也不例外。

但是,等到他们登上城墙之后,才发现面前的一切是多么可怖——

“天!好多的船!好大的船!”

“好多的敌军……”

“是楚国人的旗帜……红黄色旗帜,是楚军打过来了!”

“握草——缺……缺角侯旗!是熊午良!”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绝大多数平民当然不识字,认不出那面旗帜上显赫的‘曲阳侯良’四个大字。

但是,那面最大的旗帜缺了一个角——这个标志实在太明显了。

相传——熊午良在第二次丹阳大战之时,割下自己侯旗的一角,祭奠曾在第一次丹阳大战战死的八万楚军、以及丹阳之地死难的无数平民……

自那以后,缺角侯旗就是秦国人的梦魇……

大部分秦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面旗帜,但是一看它缺了个角,几乎立刻就想起了传说中的缺角侯旗:“熊午良!是熊午良来了!”

仅仅是远远见到了这面旗帜,巨大的恐惧就几乎压倒了守城的军民!

楚国熊午良,那是不可战胜的象征……

不少从战场上回来的、缺胳膊少腿的老兵们,在谈论起熊午良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似乎生怕远在楚国的熊午良能听到。

这是何等的赫赫威势!

这些老兵嘴里,常常心有余悸地念叨着一句相同话:‘见到芈良的缺角侯旗,赶紧跑!’

城头上炸了锅了!

有的刚冲上城墙的军民,听到了熊午良的名字,几乎就要掉头逃窜。

西乞闻大怒,亲手砍翻了两个逃窜的男子,然后拎着这两颗血淋淋的首级,怒吼道:“秦法——临阵溃逃者,斩!直系三族为奴!”

“守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国:开局一块地 最新章节671 缺角侯旗,震慑秦人,网址:https://www.v377.net/407_40716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