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破格提前增补院士的提议(2/3)

作品:《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阳院士也在,见到两人便笑道:“你们的婚假这么快就休完了?刚才站在窗户看到你俩,正好便逮来做壮丁。咱们实验室明年的年度计划差不多要报上去了,我和老姜打算将最后的拍板权交给你俩。”

植物培育实验室、量子计算实验室,以及目前在建的青柠新能源及澹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中心都是青柠科技旗下的实验室,像是人事、财务、后勤、安全等杂事全都由青柠科技负责,实验室只负责科研事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流体力学实验室不一样,它是清木大学下属的独立科研单位,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完成的事业制单位,科研、人事、财务、安全、计生、党建、纪律等所有事务都归流体力学实验室自行管理,并由清木大学进行考核。

当然,流体力学实验室是国家级的重点科研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又分别是姜为先、郭维阳这样的大院士,清木大学给予了实验室较大的自由,考核指标也比较宽松。

不过再宽松再自由,必要的流程不能少。比如报送每年的年终工作报告、制定明年的年度计划以及自主立项的科研项目,还有经费申请等等,都要在每年年底报给清木大学。

这些杂事秦克和宁青筠都听两位老院士讲解过,并不算陌生,只是从没亲自管过而已。

秦克原本就想将明年增加“全国异常气候数据分析研究课题”的想法与两位老院士沟通一下,现在郭维阳院士提起明年计划,正是最佳的话题切入点,便将这事说了遍。



“之前我俩曾进行过一小部分的研究,后来发现这个课题的工作量太大了,我俩独力完成会比较吃力,就暂且停下来了。现在流体力学实验室,尤其是‘湍流小组’手头上没什么科研项目,便想着将这个课题作为流体力学实验室的自主科研项目进行立项,以及申请科研经费……”

听罢秦克的解释,姜为先与郭维阳交换了个眼色。

两人都知道,目前宁宗训就有一个几百人的团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究工作,但他们主要是为了确定每次的极端气候现象是不是所谓的“世界崩坏的第一预兆”,与秦克、宁青筠打算查究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的成因并进行推演的目标并不一致,如果秦克两人真能在这个科研课题上取得什么突破,对于宁宗训夫妇团队的研究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只是这个课题的工作量实在很大、难度也非常夸张,就算整个流体力学实验室的人力投进去,也未必能在两三年里取得什么成绩。

姜为先想了想,问道:“你俩是不是要在远州建一个‘新能源及澹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中心’?量子计算的研究你们也打算继续深入下去吧?再增加这样大规模的研究课题,会不会太吃力?”

“这个‘全国异常气候数据分析研究课题’是个长期课题,我初步是想制订个三年计划,逐步实施,同时削减一些不必要的自主课题,以尽可能地避免影响到实验室本身需要承接的上级课题。借着这样大型项目的机会,让实验室里的大伙儿都更加深入地研究n-s方程的应用,我觉得利大于弊。”

姜为先略一沉吟,点头道:“既然说了这次让你来拍板,我没什么意见。老郭你呢?”

郭维阳也表态支持:“我是比较支持的。说实话我也挺好奇的,三年前才出现过一次极端严寒的冬天,今年又来一次,未免太频繁了些,如果能找到成因并化解掉,不也挺好的?”

两位大老同意了,这事就定下来了。

四人又一起翻看明年的年度计划,将部分不重要或者意义不大的自主科研项目删掉,尽可能地腾出人力与经费给“全国异常气候数据分析研究课题”。

不过这样的大型项目花销同样是巨大的,初步估算了一下,每年实验室的一个亿经费,就起码要烧掉一半在里面——这还是秦克打算动用青柠数据中心里的“微光”来进行数据处理,不租用超算、省下了一大笔费用的结果了。

修改好年度计划,后续的立项、申报等流程自然不用秦克、宁青筠亲自去准备了,实验室助理、秦克的师兄丁跃峰自然会安排妥当。

“全国异常气候数据分析研究课题”未正式开始,秦克与宁青筠上午便将精力继续放回到对n-s方程通解的研究上来。

专心于研究,时间过得特别快。

下午时风雪渐歇,秦克两人的课程倒是没耽误,到了傍晚,两人叫来了助理方咏棠,坐她的车去杨伯伯家里赴宴。

这次杨承科原本也是准备进行家宴,但因为天气问题,他的女儿杨纤和外孙都没能过来吃晚饭,晚饭便只有杨伯伯夫妇、秘书鲁信平和秦克、宁青筠了。

饭桌上聊起两人的婚宴,杨伯伯的夫人极为热心地出谋划策,还表示可以负责京城这边的宴席安排。

秦克在京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最新章节第七百一十四章 破格提前增补院士的提议,网址:https://www.v377.net/404_40400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