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襄阳(1/4)
作品:《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襄阳城,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处中华腹地,居楚鄂西北,扼汉江中游,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凭山之峻,据江之险,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城垣之上,设置有垛堞四千余,护城河最宽处达八十丈,平均宽约六十丈,乃天下护城河之最。>
洪武初,拓城东北角,由旧大北门向东绕至长门,环南增建新城。>
明万历四年襄阳知县万振孙题额: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率起义军攻占襄阳时,平毁城垛及警铺,城楼亦毁。其后御史袁继咸亲督标兵修复城垛如旧,都御史王永祚随之重建六门城楼。>
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
此刻,城内警钟长鸣,兵马横行,街上的百姓神色仓惶,纷纷归家闭门。>
清兵狼奔豕突,蜂拥上城,处处都回荡着佐领的呼喝催促之声。>
城中府衙,留守襄阳的清军将领,固山贝子尚建正焦急地在城中来回踱步,时不时向门口张望。>
就在半个时辰前,忽然传来了承天府失守,续顺公沈志祥被俘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令尚建晕头转向。>
还没等他回过神,紧接着就羽檄飞至,斥候连连传来急报。>
先是宜城失守,明军已至鹿门山下扎营,随后又传来了南漳失守,明军已至襄阳城西五十里外。>
这毫无征兆的警讯,直接让尚建火烧眉毛。>
明军竟然这么快兵临城下,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此前镇守承天府的续顺公沈志祥部,竟事先没有传来任何警示,以致于襄阳措手不及。>
尚建一面令各部紧急登城,一面令斥候详细探查,尽快搞清楚明军的兵力。>
襄阳乃是湖北肺腑之重镇,一旦丢失,就基本上可以看做丢失了整个湖北。>
眼下的湖北,兵力空虚,只剩下尚建所部三万兵马镇守襄阳。>
明军来势汹汹,襄阳孤立无援,尚建心中没有底气。>
纵然襄阳城坚池深,储备丰富,但明军若是调来重炮,那可就是另说了。>
尚建心忧如焚,他原本是在守备河南,只因此前因湖北兵力空虚,这才率部移驻襄阳。>
这时,门外马蹄声响,斥候飞奔而入。>
“报~”>
“已探明敌军东西两路,约有马步军十五万。”>
尚建愕然,旋即重重一叹。>
明军竟然来了这么多兵马,看来是志在光复湖北了。>
那这襄阳城,明军是势在必得,面对五倍于己的明军,能守得住吗?>
想了想,尚建唤来了亲兵,命其火速出城,往新野向固山贝子博和托报信,命其时刻注意襄阳方向,准备随时接应自己。>
尚建、博和托是兄弟,尚建是长兄,博和托是二弟。>
另外还有两人,老三是博洛,便是随多铎攻杭的那位。>
老四名叫岳乐,入关后,受封镇国公,眼下率部屯于南阳。>
四人皆是多罗郡王阿巴泰之子,阿巴泰因不想涉朝堂纷争而率师出镇山东。>
他的儿子们也都被多尔衮远调出京,在外作战。>
阖家上下,父子五人,皆无在朝之人。>
明军若想进攻襄阳,最好便是东西方向。>
襄阳南北,依山傍水,非施展之地。>
尚建给二弟博和托传了话,为自己安排好了后路,便带人离开了府衙,上城巡视各部。>
城上,有之前留存下来的火炮,四面城墙各有二十门,乃是前明督师袁继咸所置备。>
这些火炮虽不及红衣大炮,但用来守城,也是绰绰有余。>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炮弹数量有限。>
襄阳城中虽有火药厂,但是一旦交战,产量是远不足以满足消耗的。>
尚建在城上巡视了一圈,心中稍稍安定一些。>
时值正午,阳光明媚,二月底的襄阳城,吹面不寒杨柳风,空气中,也没有了寒意。>
在水面树木繁盛之处,树枝上,已有星星点点的苞牙。>
空中,鸟群盘旋,襄水之上,沙鸥啼鸣。>
尚建不禁感叹道:“千古秀丽地,一朝战火飞。”>
远远眺望,一片生机勃发之景,令尚建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最新章节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襄阳,网址:https://www.v377.net/402_40212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