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征虏大将军(2/4)
作品:《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敌军自西而来,想来是应当是武昌清军出击,前来攻取樊口,以阻己方渡江。>
两军忽然遭遇,清军领兵的正是参领瓦尔喀,在接到陈泰的军令之后,他亲自率军来攻樊口。>
为了抢在明军渡江之前赶到,瓦尔喀一路急行军前来。>
见明军刚刚上岸,于是瓦尔喀下令全军止步,原地歇息。>
明军的游骑一定已经发现了他们,明军主将必然不敢无视他们直接南下。>
瓦尔喀并不着急作战,只要将明军吸引在此,目的也就达成了。>
陈泰给他的任务就是牵制黄冈明军,不得使其南下回攻大治。>
王得仁见清军按兵不动,便明白了清军意图。>
可樊口重镇,不容有失,要想放心南下,必须先击败这支鞑子才行。>
于是王得仁遣部将领军三千,西出试探。>
结果清军以强弓硬弩射退,并不打算接战。>
这可把王得仁给难受坏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令他也进退不得。>
敌我兵力相当,他若是全军压上,即便得胜,也将无力南下进攻。>
于是王得仁下令全军暂驻樊口,先确保樊口不失。>
他向金声桓送去了信,请金声桓再调一万兵马,接防樊口。>
得知清军来抢占樊口,金声桓意识到不妙,樊口若失,他这黄冈就成了江北孤城。>
一旦清军从别处调兵围攻,他就会陷入重围。>
权衡利弊之后,金声桓决定放弃黄冈,全军南渡,屯戍樊口。>
二十六日午时,金声桓兵至樊口接防,与清军对峙,王得仁遂得以脱身南下。>
清军参领瓦尔喀在樊口西北安营扎寨,准备长期对峙。>
金声桓亦在樊口布置防御,做好了与清军久持的打算。>
王得仁令所部步骑两万向南急进,从樊口到大治有七十里路。>
但大治以北,有铁山为藩篱,距离樊口大约五十里。>
王得仁于二十七日午后,率军进至铁山以北十里外。>
夜不收的消息很快传回,铁山之上,清军大旗招展林立,人影幢幢,山体之上,壕沟纵横,洞穴遍布。>
更有土墙栅栏,陷坑暗刺,几乎整座山已经被清军改造了一遍。>
王得仁听后,不禁头皮发麻,这等防备,足以称为固若金汤。>
光靠他这两万兵马,想要突破铁山防御,似乎不大可能。>
但不死心的王得仁决定亲自抵近侦察一番。>
于是他便率亲骑三百,来到了距离铁山五里之外,寻了一处隐蔽地点,举着千里镜观察起来。>
果然如夜不收所报,山顶之上,遍布守军。>
整个北坡,更山腰壕沟之前,更是重重阻截,几乎无落脚之处。>
王得仁看了一眼,便信心全无,过铁山,是通往大治的最快路线。>
不然的话他就只能率军绕路,自铁山向西,从大治西北方向进军。>
可现在问题是,铁山的敌军不除,即便是抵达了大治,也是无法展开进攻的。>
铁山与大治互为援引,攻首则尾至,要么同时对两处发起进攻,使其无暇他顾,要么必须先集中全力,拿下一处。>
王得仁无奈,进退两难,于是选择在铁山向北十五里外安营扎寨,先陈兵观望。>
......>
九江,湖口县,总督府。>
正堂之中,香薰缭绕。>
书案之前,郑森正捧着一封家书在细细浏览。>
这是郑芝龙从杭州差人送来的信,他已经抵达杭州,礼部仍以南安伯的规制迎接了他,并为他们在杭州置办了一处宅邸。>
潞王也为他设宴,并在席间没有谈及旧事一字,反而对郑芝龙保全闽海大加赞赏。>
郑森正看的出神,郑翼从堂外笑着走进。>
“兄长,这叔父来信你可是看了好几遍了!”>
闻郑翼之言,郑森一笑,将信收了起来,夹入了书中。>
“翼弟,可有朝廷的消息?”>
“还未有,真是令人心急。”>
“是啊,大治失陷,焦征西的粮道阻塞,定南伯知会我,我也只能干着急。”>
“应当是快了,再等等吧。”>
郑森轻轻一叹,他身为闽督,潞王令他援赣的旨意已经完成,接下来是返回闽地镇守,还是另有安排,需要等待潞王的旨意才行。>
在此之前,他不能擅动兵马,以防小人之口。>
“对了,叔父在信中说,咱郑家许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最新章节第三百四十章 征虏大将军,网址:https://www.v377.net/402_40212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