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你有血光之灾(1/2)

作品:《大汉第一侯

“书籍都存在里面,我就不进去了。”

猛把人领到学舍门外,指着一间隐约有灯光的屋子嘱咐几声,告辞离开。

狄山走到门口轻轻一推,门缝露出一丝光亮。

屋舍中央的地灶正上方悬着一只金黄色小铜釜,里面的水咕噜噜的冒泡。两个少年围着地灶,各捧一卷竹简,借着地面上的火光阅读。

他们读到困难之处,还会面露难色,低头沉思,直到想通了才高高兴兴地往下读。

狄山认识其中一人,刚才同样在茂陵亭投宿的学子。

这人叫田王孙,登记的时候说自己来自东郡。

怪不得刚才醒了没见,原来在这里读书呢。

沉浸在书海中的二人虽然听到有人进来,但是都没抬头说话,抓紧时间阅读整体的书籍。

狄山走到放书卷的架子旁,这上面用钉了一块牌子:莫要喧哗。

狄山终于明白为何二人默不出声了。

他在书架上翻阅片刻,挑了两三卷较为心仪的竹简,走到地灶旁坐下默默读了起来。

屋内,沸水咕噜冒泡。

火旁,三人默默诵读。

只有竹片翻动的声音自始至终留存。

“原来公羊学派是这么想的。”

狄山看着手中熟悉的语句,又阅读下面的注释,暗道一声。

儒家《春秋》,三家并存。

三家的传虽然都是在解释《春秋》,但某些地方的侧重点不一样。

就如狄山正在阅读的这一段:

“鲁庄公三十一年,庄公筑台于郎,薛,秦三地。”

谷梁派的侧重点在鲁庄公的疲民行为是恶政,希望统治者践行人本思想。

可褚大送来的这批带有公羊注释的《春秋》却一直在侧重--三次选址不合适。

公羊与谷梁的思想有严重的不同之处。

“此亭藏有公羊注释《春秋》,若我摘抄一批送回赵地,很可能为谷梁派取代公羊派提供帮助。”

狄山思绪有些乱了,渐渐地开始往更长远的地方考虑。

各家各派并不反对他人摘抄自己的学术成果,这是先秦流传下来的共识。

当初墨翟以儒为本,逐渐发展出墨家学说。

杂家以百家为本,修建形成杂家巅峰著作《吕氏春秋》。

百家争鸣都是在抄阅其他派系、家的基础上,取其所长、攻其所短。

你摘抄我的内容,说明我这一块走在了你们的前边,高兴还来不及呢。

“岁试结束,我再来一趟吧。”

狄山一想到岁试中,《春秋》那部分题目是公羊学派的人出,赶紧深吸一口气,捧着竹简竭尽所能地阅读。

“……”

时间过得很快。

铜釜的水将要见底,地灶中的木头也烧得差不多了,此期间,枚皋往里面添加了不下五次木柴。

狄山放下手中的竹简,呼出一口浊气。

田王孙与枚皋也停止阅读,不约而同地伸了个懒腰。

今晚看的内容太庞大了,他们需要时间消化。

三人把竹简按照原来的顺序放回书架。

狄山放完最后一卷,忽然感觉有人在拍打自己的肩膀,回头一看

--这人梳着一个往右偏的发髻,浓眉大眼,上身的褐衣打了好几个补丁,腰间别着一个开眼的竹筒,笑起来露出白牙,异常灿烂,正是那东郡派遣的学子田王孙。

狄山急忙对其拱手,田王孙也谦逊回礼。

二人与枚皋打了声招呼,结伴而行出了学舍。

“世兄来学舍前,那亭长说了什么?”

田王孙笑嘻嘻地询问。

“他问了我对陛下出击匈奴的看法。”狄山如实回答,“他也问你了?”

“他问了我《易经》的流传。”田王孙一拍脑门道:“差点忘了跟世兄说,小弟是易经学派的弟子,自幼跟随丁宽先生学习《易经》。世兄要算一卦吗?看在同为儒家弟子的份上,只收你十钱,我在东郡为人卜,一次可是收人百钱呢!”

“你能卜什么?”

“财运、官运都行。”

“还是算了,我用不着这些。”狄山摇头拒绝。

此行入长安,能否发财做官看的是真才实学。

若被选上的人比自己有才,落选也值当,只有大才者才能匡扶大汉。

田王孙不想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小心谨慎请教道:“命理呢?兄长不想知道自己命运如何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第一侯 最新章节第八十五章: 你有血光之灾,网址:https://www.v377.net/397_3974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