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雁门立擂(2)(2/2)

作品:《真武雷音

由松沉而得刚猛,打人时一扯既翻,这是大巧若拙,就是凭着力气欺负人又能怎地。

头把艺为心意收尾一把,雷声也生在此,实际雷声一直在蕴含震颤之中,只是到此猛烈处出,以为终止,又以为循环往复,有“復以雷声”之辞。所以雷声又叫鹰捉雷声,都是有因果的。头把艺练出来难,化成劈拳更难,所以劈拳最吃功夫,特别难在蹿纵势出与定身收势。不及虎扑的劈拳都不是劈拳,而伤不了人的虎扑,更不是虎扑了。

实则劈拳比鹰捉是要高难的,头把艺是原地打起落,练对了容易出劲,而且下盘不似劈拳那般吃力,而劈拳是合了很多技能而成,所以最为难懂,从这也就分了明、暗、化劲的区别。

心意拳对外讲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打法也是这样的。但内在练的却是心意一颤,**迸,稍节、中节都是根节的体现,而功力的高低,显现在贯通的度上,练的也是骨节迸,而非抽身抡臂,这个力方式若是分了收与,就被称为束与展了。嘴上说束展,嘴上说一贯之力,但表现的还是拧身松拳的常态力,便不能自夸得了心意真传。说形意拳更合拳论所述的内劲规矩,正是因为形意拳的功架,是刻意去压缩这个传动过程的。

所以形意门教徒弟时,先是从钻拳起手,束劲到了,展劲也就容易体会了。快马重刀一合,劈拳也就找着感觉了,起落钻翻也都就有了,少了脑子的迷惑,再练其他也就容易理解。如果是不好拒绝的外人,则多是从劈拳起手,越练越迷,最后只会落成站桩的架势,传了等于没传。

此艺本来就出自张府,所以袁镜仪有这个自信。雁门擂只是个开端,之后还有更凶险的事情跟随其后,所以雁门擂立威只是顺带的结果,而不是目的。许多武林人物都想借此搬到戴家,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惊无险地跟自己过过手,所以袁镜仪就越想用这凶狠的一把震慑武林,如此门外门内都会感到压力,而自己也少了许多的周折。厉元福的指点才是正道。

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本章已完成! 真武雷音 最新章节第一章 雁门立擂(2),网址:https://www.v377.net/376_3769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