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CERN的成果(3/3)

作品:《走进不科学

子质量居然有4.7e?天啊.”

拉尔斯闻言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

2018的时候。

欧空局的lanck卫星项目曾经在矩阵的框架内,给出过中微子三种质量态的总和:

0.12e。

这个值比电子质量小大约6个数量级,算是目前公认的一个权威数值——前提是引入了宇宙学模型。

接着在2019年。

实验室在不依赖于具体的宇宙学模型也不依赖于对中微子本性的前提下,将中微子的质量上限锁定到了0.8e。

这样乍一看,测出的这个4.7e,似乎没啥特殊是吧?

大错特错。

lanck也好,实验室也罢。

它们计算出来的是中微子的精度。

好比我们透过阳光照射发现了空气里的灰尘,所以想要测量这些灰尘的尺寸。

一开始设备精度不高,只有米尺。

所以只能估算一颗灰尘是1毫米左右。

接着有了15厘米的刻度尺,计算后发现微粒比1毫米还要小。

再然后就是其他更精密的设备上场。

中微子的质量就好比是灰尘,随着测量精度的升高,它的真实质量不断在缩小。

等到了现在。

中微子的质量已经被缩小到了1e内。

具体是0.012e还是0.0012e或者更小谁也不知道,但绝不会在1e以上——就像现实里不存在一厘米的灰尘一样,那玩意儿tmd叫石头。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的前提是设备水平够高,不存在误差。

结果没想到.

这一次,居然发现了质量在4.7e的中微子?

这已经不是‘精确不精确’的事儿了,而是‘存不存在’的范畴。

如此一来。

这便指向了三个可能:

要么的设备有问题,出现了结果上的错误。

要么在说谎,为了搞出一个大新闻而吹牛皮。

要么

那个巨型中微子,绝非已发现的类型。

第一个可能首先可以排除。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科研机构之一,是集中了欧洲科研之力的欧洲科研堡垒。

整个机构所使用的仪器几乎全是禁运级别的重宝,绝不可能出现精度上误差。

至于说谎

那就更扯淡了。

这个道理和1850副本中高斯宣称发现了冥王星一样——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同行进行复验,撒谎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此时剩余的,便是后一个可能了

想到这里。

卢卡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再次对拉尔斯追问道:

“拉尔斯,莫非你们发现的中微子.符合seesa机制?”

拉尔斯点点头,朝好友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不亏是当年的学霸,没错,我们这次发现的中微子,拥有一个ajorana质量项。”

卢卡斯顿时瞳孔一缩。

seesa机制。

可以翻译成跷跷板机制。

这个右手中微子研究中一个非常精妙.或者说优雅的模型。

这个机制通俗可以理解成原本应该差不多大小质量的左手和右手,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不同的情况。

它将iggs机制和规范粒子的质量项,以及狄拉克质量项完美的均衡在了一起。

也就是拉氏量里面既有iggs机制的左手的二重态与iggs二重态加右手带电轻子的耦合项,又有右手中微子自己的ajorana耦合。

这个均衡后的模型还有一个非常骚的称呼:



20年的时候。

的官推发布了一则相关的小成果,然后有人在下方留言【?】,接着官推回了个yes

留言的账号还是个华夏人,所以有理由怀疑对方是故意的.

总而言之。

一个符合seesa机制,同时质量远高于普通中微子的中微子

那么必然是右手中微子无疑了。

今天总算好点了,有读者担心我家老人,我记得我之前说过吧,我外公外婆和我爸妈住一起,我一个人住他们的退休楼,因为这里很安静。

所以老人的情况暂时不用担心,但按这发展趋势,估计也就仅仅是暂时而已


本章已完成!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422章 CERN的成果,网址:https://www.v377.net/308_30844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