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巨款的迷团(3/4)

作品:《津门迷案


次日上午,大太太和二姨太办完了丈夫的葬礼,黎元明在江西义地的墓园入士为安。她们在回家的路上,二姨太问大太太:

“大姐,你收拾好的那些老爷的遗物藏放在哪了”

大太太神秘地答着:

“那遗物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我让女佣人王玉琴拿到她西窑洼的家里,她住的地方偏僻不好找到。

我对她许了愿那东西就归她了,让她把没用的东西抛了,值钱的到卖了钱归她。

别看那些遗物放咱手上不算什么,可到了女佣人王姐那卖了就是一笔收入。她卖那些衣物也引不起别人的怀疑,也去了我的心病”

二姨太对她的作法也没提出疑议,觉得她在天津举目无亲无友,只能这样作了。

她们两人来到了一条大道雇了二辆人力黄包车,一前一后加紧赶路回家。这时,她们家的整个院子己被天津警察局和租界的警员封锁了,租界的警员赵学铭也在这个院子。

这大太太坐的人力黄包车刚停在小洋楼的院门前,她下了车站在原地还想看看究竟发生什么事。立刻被认识她的租界警官控制住,拉进了楼里在大厅的客室接受天津警方的审问。

整个楼房的各个地方被十来个警察翻了个底朝天,由于大太太和二姨太的事先有准备。警方的这次搜查一无所获,没找到一点有价值的线索和物品。

警方审问起这个只管家务和扶育儿女,确时不参与丈夫经营的大太太就像对牛弹琴。

而那个知情的二姨太己是胸有成竹,她坐在黄包车上远远地就看到家门口的警察,就知道警方的搜查开始了。

她立即让黄包车夫转向回返,逃之夭夭,又迁回地弯了几条街来到那个宾馆的客房躲了起来。

己到晚上,赵友军来到宾馆客房见到二姨太,告诉她天津警方的收查一无所获,什么也没找到也没见到她。

二姨太的机智逃过了被审问的一劫。可这次二姨太听到这些好消息,并没有兴奋,只是倚靠在赵友军的胸前走了神。

赵友军趁势和她欢愉起来,而他这次感觉今天的二姨太躺在床上像个死鱼一样,没了往日的激情和温存。

他们欢愉过后,当赵友军谈到如何寻找黎元明批巨款时,二姨太显得兴趣不高,也没拿出她所收留黎元明的遗物。

他作为一个久经花月场的男人,完全懂得女人**与心灵不一致时的变化。二姨太对他的性情发生改变了,让他心中涌起了一片疑云。

赵友军向躺在身边赤身露体的二姨太试探道:

“香玉,你找出那批巨款的线索了吗?,黎元明他能把这巨款转移到哪呢?。

我觉得他肯定以通汇银票形式汇出的,要不这么多银哪个银行也一时提不出来,也无法运出。

他最近和你来往的信件就没透露一点消息?,他在家里连个保险箱也没有,那他重要的财物放在哪呢?”

二姨太十分聪明,对赵友军的追问没有立即回答,忙着穿好衣服又在梳妆台前打扮了自己一下。

她经过思虑回到床前:

“友军,我还真没见过他在家里放保险柜,他也没交给过我保险柜的钥匙。

他说过保险柜放在楼里很危险,如果不管里面有没有贵重财物,也会招来灾祸。

我听了你传来天津警方要搜查的消息后,我和大太太就把那些他的遗物物品藏了起来。大太太的物品可能转移到女佣人在西窑洼的家里,我的都在这里”

二姨太说着打开一个柜子,拿出那个带来的提包放在床上。其实,她早把贵重物品装在一个小包里,藏到床下的暗箱里。

大提包里只有一些他们互递温存的信件和他的衣物。赵友军由于心急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先打开那个提包把遗物翻出来。

这引起了二姨太非常反感和疑虑,她看到他这个举动心中有了个他是否靠得住的大问号。

可当前,二姨太孤军无援还要赵友军的帮助,她只能陪着笑脸和赵友军一快整理,翻看那些物品。

己到晚上,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他们俩人乃没查到有价值的线索。赵友军也饿了,向二姨太提意到宾馆餐厅,去吃饭。

突然,二姨太拉住起身的赵友军,拿着黎元明最后给她一封信念道:

“玉香你好,这几天我又想念南京的老家了,仿改一首唐诗,以表我的恩念:床边有银光,疑是柜后镶。倾头望香玉,转头思故”乡”

赵友军也凑了过来,拿过信看了几遍惊奇的发现黎元明把这首唐诗,改得这么奇巧。那个“月光”改成了“银光”。

把“地上霜”改成了“柜后镶”

望“明月”改成了望“香玉,”

那最后一句里“乡”字为什么加引号呢?,他为什要这样改呢?

赵友车问了问二姨太怎样理解这首诗,她思考一会回答:

“友军,前些日子。我见到这封信里改写的唐诗,觉得黎元明怕我寂寞增添一些乐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津门迷案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巨款的迷团,网址:https://www.v377.net/29_290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