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3/11)
作品:《亮剑》脑一热就要毁了它,这是犯法……”
“首长,我不批准您的观点,您为什么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呢?毛**说:‘在路线问题上,没有协调的余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的大搏斗,大较量,是生逝世攸关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响应毛**的号召,起来造资产阶级的反,是坚定的革命左派,而反革命组织‘井冈山兵团’却打算复辟资本主义,他们武装到牙齿,杀害我们的战士,向我们猖狂进攻,我们假如再不拿起兵器,就要犯右倾投降主义的毛病。您是老红军,我军的高级干部,我尊重您的历史,但是我也要指出,您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危险啊首长,不管您的资格有多老,功劳有多大,假如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革,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就会走向国民的对峙面……”
李云龙嘴笨,还真有点儿抵挡不住,杜长海那两片嘴挺利索,一套一套的,你还没法驳倒他。由于他的理论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来自最高决策层,中心“**”小组的理论你能说它是放屁吗?李云龙怜悯地看着这个头脑简略的前炮兵团副团长,他不是坏人,他真诚地信任自己是坚定的革命左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守卫毛**、守卫“文化大革命”的成功成果,他是真诚的,尽不虚伪。李云龙想,越是这样的家伙越危险,他的头脑已进进狂热状态,什么也听不进往,惹出多大乱子也不管。逝世几个人算什么?要奋斗就会有就义。“文化大革命”成绩是大大的,丧失是小小的。乱了怕什么?乱了敌人,锤炼了群众。大乱才干达到大治……
这些来自最高决策层的唆使,每句话都能让杜长海当作兵器,把李云龙噎得一愣一愣的,你还没法反驳他。李云龙耐着性子揶揄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是老粗,没文化,理论程度没有你高,你的赞助教导我记住啦。至于如何给你实际上的支撑,我看还是这样,你不是有热线直通中心‘**’小组吗?你请中心‘**’小组给军委下个命令,只要有军委的书面命令,别说给你兵器弹药,我这个小军长给你当警卫员都行。你看,我才配一个警卫员,你的排场比我大,硬是一个警卫班,军区司令也不过如此嘛。来人呀,给我送客……”他吼道。
“井冈山兵团”的1号勤务员邹明这两天也正在为弹药的事伤头脑。他知道,双方的前沿阵地处于对峙状态是由于双方都缺乏弹药,都无力发起进攻。这时,只要一方有了充分的弹药,均衡马上会被打破,双方实力的天平就会向一方倾斜。邹明是个处事果断的人,他根本不想征求任何人的意见,这种事需要的是决心和魄力。固然省军区暗中支撑他的军事举动,可再也不敢故意敞开弹药库让他往抢了。据说省军区上次的举动已经挨了军委的批评,暂时不敢明着对“井冈山兵团”进行军事援助了。现在唯一的措施,就是打野战军的主意。他知道野战军有个宏大的弹药库,把这个库弄得手,今后几年的弹药都不用发愁了。军事禁区算什么?以革命的名义是没有什么处所不能进的。别看驻军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声称已进进一级战备,真要冲进往,他敢开枪吗?向革命造反派开枪,他李云龙还要不要脑袋了?这是弹压革命群众的刽子手,他敢担这个责任吗?不然,全国都在掠夺驻军的兵器,怎么就没有一支部队敢开枪呢?
邹明连夜派出了一支几百人的部队,乘坐着二十多辆卡车向军事禁区驶往。这支部队的成员全部来自西区,是东风机械厂的产业工人,其中还有不少复员军人。他们手里的兵器很杂,由于这些兵器除了来自省军区兵器库,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本市武装部的兵器库。武斗队员们手里的枪五花八门,正规军早已淘汰的日制38式步枪,歪把子机枪,苏制-31型***,还有的就是解放战斗时缉获的美军“二战”时的设备,像“汤普森”***,1***,都是20世纪40年代初美军的设备。这些兵器由于长期磨损准确度差,故障率高,子弹不通用,零件也不可互换,打起仗来能把人急逝世。前步兵团长邹明为这件事急得睡不着觉,这也是他痛下决心的原因,除了野战军的现役设备,他还能想出什么措施?
车队浩浩荡荡向郊区疾驶着,复员的老兵们浮想联翩,仿佛回到了以往的战斗岁月,没当过兵的青年工人们更是激动万分,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你到哪儿往找这种机会,手里端着真家伙,想打谁就打谁。此时的城市,即使在夜里,也布满了战斗的喧嚣。夜色中时时升起一颗颗照明弹又渐渐落下,各种色彩的信号弹此起彼伏,随风传来零碎的机枪点射声,拖着长长尾迹的曳光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银亮的弹道……一个解放战斗时参加过天津巷战的老兵在车厢里大发感叹:“真他妈的,又回到从前啦,当年陈长捷那小子……”
车队第一辆卡车的驾驶员似乎没闻声什么动静,卡车的两个前轮胎就瘪了,他猛地一脚踩住制动器,卡车在惯性的冲力下歪歪斜斜地撞到路边的电线杆子上,车上的武斗队员捂着撞疼的脑袋大声地咒骂起来。为了不耽误时间,第二辆卡车猛打方向盘绕过第一辆车筹备持续前进。谁知还没来得及绕过抛锚的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亮剑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网址:https://www.v377.net/247_2479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