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天凉好个秋(大结局)(3/6)

作品:《我是人间真无敌

,恭敬地问候着。

因为这个住在安水郡的老妪,实际上手握着能排进天益州前三甲的惊人财富。

老妪缓缓走到灵堂,恭恭敬敬地上香、鞠躬,亲手送上了数量惊人的礼金。

然后,她走到了老妇人的面前,握住对方的手,柔声道:“姐姐,节哀。”

老妇人看着这张即使在这个年纪依旧依稀可见当年美貌的脸,犹豫了片刻,起身将她拉到一旁,轻声道:“他来过了。”

这位孑然一身了大半辈子,如今天益州最出名的寡妇如遭雷击。

“他给你留了封信,望你余生平安喜乐。”

老妇人递去一张纸,老妪双手颤抖着打开。

【当时年少青衫薄,骑马倚斜桥,曾忆红袖招。】

......

横渠镇,自打进入新朝以来,便一向很热闹,越来越热闹。

但今日,镇子上的人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却前所未有地安静,安静得甚至有些压抑。

因为,今天是横渠书院的山长,那位誉满天下,和国子监刘大人并称一代文宗,和白鹿洞书院山长苏先生并称书院双璧的荀先生,出殡的日子。

如今已经是朝中吏部天官的顾师言顾大人亲自举着灵位,披麻戴孝,走在最前。

身后,是横渠书院八个最优秀的弟子亲自抬棺。

再之后,是朝廷派来的陛下特使,横渠书院此刻的山中教习、弟子,闻讯赶来的历代弟子以及镇上的居民和仰慕荀先生的四方读书人。

吊唁的队伍越走越长,当最前面的顾师言已经快走到墓地,出发之地依旧有人群络绎不绝地跟上。

墓地风水极佳,背靠一座高岭,远眺一片群山,前方脚下有河水环绕。

众人渐渐在墓前聚齐,看着为大明读书人支起半边天空的荀先生入土为安。

墓地前方,立着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拓印着四句如今已然传遍整个天下的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话说得真不错,可这字实在是太难看了。”

人群中,一个年轻人摩挲着下巴,幽幽叹了口气。

此言一出,登时引来身旁学子怒目而视。

“你懂不懂,这是陈公子的手书!”

“荀先生也正是因为这四句话,才倾力于教化世人,这才有了无数贫寒之人可以在此求学,饱读诗书,习得文韬武略,建功立业!”

“这字哪里称得上丑!明明是矫健遒劲,充满着灵动和洒脱,还带着我们未曾见过的笔法,你懂不懂欣赏!”

众人看着那个相貌平平的年轻人,接连驳斥,仿佛年轻人攻击的是他们最亲最爱的人。

年轻人被说得哑口无言,连忙拱手认错,众人这才作罢。

棺椁被放进了早已挖好的墓地,陛下特使上前,展开圣旨,开口念出了一篇等同于盖棺定论的文章。

这篇据说是由当朝陛下亲笔写就的悼文,历数了荀郁这波澜壮阔的一生,最终将他的人生定格为两个词:

王佐之才,一代文宗。

一前一后,也正是其两个半生。

“这话,好是好,总觉得还差点味道。”

“就是,我也觉得,朝廷这言语,多少还是有点高高在上了。”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也不可能低声下气地把荀先生捧到天上去吧?”

“哎,你们说陈公子怎么没来?”

“没空吧,人家那等人物,应该会很忙的吧!”

“哎,好想看看陈公子要是来了,会说什么啊!”

“要是能再题个字就好了。”

众人小声地议论着,一个声音弱弱道:“诸位,你们真的不觉得那个字写得磕碜吗?”

众人扭头,居然又是刚才那个年轻人。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你是不是讨打,不会真以为我们君子动口不动手吧?”

年轻人连忙摆手,“不是那个意思,我就问问,要是那个陈三更再来题个字,你们真的不会觉得不好看吗?”

“不是,你是不是哪儿有问题!居然质疑堂堂天下人都景仰的陈公子?”

年轻人挠了挠头,嘿嘿一笑,“我就是有点不自信。”

“嗯?”

众人一愣,然后在他们的目光中,年轻人周身气势一沉,伸出手隔空一抹。

墓地背后的山岭如同被凭空削去一面,露出一块巨大的石壁。

顾师言伸手按住了蠢蠢欲动的同伴,目光看向人群之中的那个身影,感激道:“是他来了。”

年轻人伸出右手,食指划动,一行字清晰地出现在石壁之上。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远处的一处山头,一个已经胡须花白的老头坐在石头上,取出一个酒壶扔给回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人间真无敌 最新章节第三十三章 天凉好个秋(大结局),网址:https://www.v377.net/204_20403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