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1/2)

作品:《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

就在单人雄一干学兵人正在紧张备战的时候,加贺号上,山本五十六为首,泉敏一郎、塚原二四三、有马正等几个日本海军将领也正在制定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总体作战思路,在决定对海南用兵的时候就决定了。万宁将会承受第一波攻击之重,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拿下最好,如果不行,那么就一边继续进攻万宁,同时在其它地方开辟第二甚至第三战场,总之,第一阶段的战斗,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一个登陆据点。获得登陆据点以后,就是攻占一座中心城市了,比如万宁,又或者琼州,当然,考虑到琼州距离广州太近,随时都可能遭到学兵军广州航空兵的打击,所以,万宁依旧是第一目标。

先锋舰队的试探炮击,没有引来任何还击,而根据指挥先锋舰队的林智大志大佐的汇报,万宁海岸线并没有明显的工事痕迹。“阁下,有没有一种可能,学兵军对于海南的控制力还很弱,或者,欧阳云并没有看中这里——”塚原二四三对山本道。

山本摇摇头:“不太可能。去年,军部下属的特务机关就在试探进入海南,但是学兵军防守极严,到我们离开长崎为止,他们都没能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情报。网欧阳云在反谍报工作上都能投入这么大的心思,怎么可能在军事上毫无防备。”他着皱起眉头:“我怎么觉得,好像支那人有什么阴谋在等着我们呢?”

山本话刚完,塚原脸红了。山本特地将他召来,让他负责指挥航空兵部队,对他所抱的期望可想而知。然而他却让山本阁下失望了——两架担任侦察任务的99式战机居然没有一架能够返回,这让他十分的汗颜。如果这两架战机能够带回详实情报的话,想必现在山本阁下就不会如此纠结了吧?

军人,有时候直觉很准的。山本这番话一,除了泉敏一郎,其他人不禁都变得严肃起来。有马正和塚原二四三一样,都是山本刚从长江中游战场要过来的,他道听途学兵军的事情比较多,此时道:“阁下,我觉得您的担心是有必要的。海南相对于广东和福建还有广西,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只要是具备一定军事常识的人,肯定不会无视这一点。我在安徽的时候听一些伪军,欧阳云当初逃离南京回到广东的时候,曾经裹挟了五万余劳工还有两万余川军。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这些人想必都被欧阳云训练成合格学兵了——”

他话没完,泉眉头皱了起来:“有马君,你这个干什么?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有关吗?”

整个联合舰队,包括日本海军,因为山本的特别关照,他们对泉都特别的尊敬。网而对于有马正来,泉更有举荐之恩(和塚原二四三一样,他也是泉向山本举荐的),所以,虽然对方职衔比自己低,他依旧保持着足够的尊敬。他朝泉微微躬身道:“泉君,请听我完。”然后,他朝山本再点点头,道:“阁下,我们之所以判断海南防御力量不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学兵军现阶段的兵力规模。根据帝国目前取得的情报,学兵军正规军有五个军,如果加上欧阳云直接管辖的部队,大概一共在十八个甲种师左右。前段时间的马当战役,学兵军出动了八个师,最终损失了五个师,现在,他们应该还有十三个师。福建以及江西东南,我们已经知道的,学兵军有六个师布置在那里,台湾有两个师,那么,现在,欧阳云手上只剩下五个师而已。这五个师,最少要留三个师防守广东,那么,海南,最多就两个师。现在问题来了,这五个军里面,那五万劳工还有两万川军有算进去吗?我有详细翻阅帝国情报部门自南京会战以后收集的学兵军情报,其中并没有提到那五万劳工,如果欧阳云设置了别的编制,而将他们调来海南的话——”

自年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军和中**队交手多次,其中虽然大多取得了胜绩,败绩却也不少。日军一线部队是如何处理这些败绩的呢?报喜不报忧,或者肆意夸大取得的战绩。学兵军北上军团明明只有五个半师,现在好了,到了日本人这里,居然膨胀到了八个师。这还不算,学兵军明明只伤亡了一万人左右,经日本人一修改,现在却变成了将近五万人。一万与五万,一反一正那可是八万人哪。

“你的意思,现在在海南,支那人正规军就有八万人?”泉问道,眉头皱了起来。

有马不话了。毕竟只是猜测,泉真当回事的话,他却是不敢正式承认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的对手可是欧阳云。诸君,你们有研究欧阳云和学兵军的发迹经历吗?两个字可以概括——奇迹!”山本着,右手在地图上万宁这个地名上敲击着,一副忧虑重重的样子。

泉看着他这副神情忽然笑了:“都山本阁下嗜赌如命,因此指挥作战投机心理极重,怎么现在却变得如此谨慎了。我承认,欧阳云和学兵军对于当前中国来都是奇迹一样的存在,不过,到此为止!因为我来了!”

泉后面的话得极豪迈,甚至有点狂妄。不过,已经了解他能力的有马等人,没有人感到怀疑。他们看着泉,都摆出一副十分期待的神情。

山本苦笑着:“不得不谨慎哪。如果你经历过‘沉没吧’的话,你就知道欧阳云的厉害了。”着,他语气忽然一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 最新章节第1074章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网址:https://www.v377.net/1_1792/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