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激战张北 五(3/3)
作品:《决战1984》蒙古铁骑摧毁的其他历史名城相比,元上都远没有燕京、汴梁、莫斯科、巴格达那般的幸运。尽管残垣断壁之间,依旧盛开着密密匝匝的金莲花。那形如莲花、色如金簪的花朵成了这片草原活着的灵魂。它们年年盛开,岁岁辉煌却早已无法唤回北遁的蒙古骁骑。以至于在数百年之后,重新入主中原的满清帝国一度错误的将那座消失的都城标注在了另一片草原之上。
元上都的具体位置应该是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以讹传讹,满清却将它的位置张冠李戴在了阴山北麓布动河畔的商都县境内。当然这一错误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除了地形相仿之外,这片土地在满语中也被读作“上都”。不过意思却是为“旋流”、“水游”。由于境内的“布动河”(满语意为“粗大的河流”)清流湍急,在这里拐弯向东注入察汗淖尔湖。因河水在拐弯处有旋涡,故而得名。
清初设八旗时,商都属于正黄旗的管辖范围。一向好古的乾隆在此设立上都牧场。或许在这位玩心颇重的君皇心目中曾有过重建元上都的梦想。但是最终直到清末放荒招垦,这片土地才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不过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北部和中部为丘陵区,东南部多滩川平原的商都县却是内蒙古与华北平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则一点在近代以来,更是日益显现出来。
民国时代商都县扼守着张家口到外蒙古库伦的交通咽喉。仅驿站在商都县境内便有五台、六台、七台、八台四处。由于商都县城设在七台,故至今商都县城又有“七台”之称。又在那些晋商崛起的时代留下过“要发财、上七台” 的俗谚。曾经的蒙、汉、满、回各族牧民策马放歌之所,一时竟也真成了巨贾云集的商业之都。
而在军事上,商都县东邻河北省康保等县,南靠兴和县,西接察哈尔右翼后旗,北连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处于一个四通八达的要冲位置。抗战战争前期,中日两**队在长城内外的诸多交锋之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百灵庙暴动”和“百灵庙战役”便爆发在商都境内。
1936年2月21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罪恶计划,时任**西蒙工委书记的乌兰夫同志等,领导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千余名爱国士兵举行了武装暴动,蒙古民族打响了抗日救国的第一枪。11月下旬,为了阻断日伪军向绥远各地进犯的企图,傅作义将军组织5000余人奇袭百灵庙,歼灭日伪军700余人,击落敌机1架,鼓舞了中**民抗战的士气。
但是在中苏战争初期,中国陆军对商都一线却没有重点进行布防。造成这一疏漏的主要原因在于。担任边境方面防御的内蒙古省军区将兵力重点集中于包头—呼和浩特—集宁一线。在二连浩特失守之后,重兵将兵力投入到了察哈尔右翼后旗以阻击苏联第第第65集团军又重点防御张家口一线。最终令苏联蒙古方面军群抓住了两军的衔接处,以第41摩托化步兵师轻装突进。最终于1984年8月1日攻占商都县。
本章已完成! 决战1984 最新章节第三十三章:激战张北 五,网址:https://www.v377.net/178_17835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