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事后(1/2)

作品:《有支军队叫北洋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出发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出发点币,跪求大家支撑赞美!

越日来自孙传芳的喜报就通过快马昼夜兼程的送到了锦州王宾的办公室内,办公室内的王宾看着手上的喜报,看完之后便立马让人给远在直隶的袁世凯发往了电报。

七月份的京城随着夏日的到来顿时也是有些酷热难耐,就在这样的一个酷热难耐的气象里,一封来自锦州王宾的电报发到了袁世凯的手上,让袁世凯在这盛夏之中感到了一丝的舒爽,脸上挂着笑脸的袁世凯笑着说道:“这次的事情办的倒是利索,给我北洋涨了脸面了,本认为他们在草原上弹压乱民光是寻找乱民就要一段时间,没想到这让第五镇前往弹压乱民的电报才发往了三天,就给本官带来了好消息。”

此刻坐在一旁的段祺瑞也是开口说道:“这第五镇不过是往弹压一些乱民而已,平定这些乱民不过只是时间上的事,我本来想的和大人一样要在草原上找上一段时间,却没想到这弹压乱民的进度竟然这么快,着实给我北洋涨了一次脸面。”

“这样一来我们也好及早的向朝堂上的诸公回禀了,正好现在这民变已经被弹压了,当地的官府也应当好好的治理了。”

在段祺瑞说完之后,袁世凯又补充道。

“大人说的的极是,这北面向来有些不太安稳,正好借这次的余威把他们给打压一下,让这些百姓日后安稳一些别老想着民乱。”

对于袁世凯的话,段祺瑞顺口接道。

“恩,喀尔喀左翼旗的事目前只剩下扫尾了,现在不用太过关心了,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武备上面,我北洋诸军目前已经基础成立了,但是武备这个问题依旧有些严重。”

在说完喀尔喀左翼旗民乱的事情后,袁世凯又和段祺瑞说起了武备的事情。

这北洋新军的编练武备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光有士兵而没有武备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况且现在的北洋正在着手部队的换装一事,所以武备一事尤为重要。

在听袁世凯提到的武备一事之后,段祺瑞立马说道

“大人,这王宾的手下不是有个锦州兵工厂嘛,让他加大生产力度不就行了!”

袁世凯在听了这话之后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这锦州兵工厂里,没有什么熟练的技师,很多人都是刚接触机器没几个月所以他们的产量也是极为有限的,每个月至多也只能产出百多只步枪和万发弹药仅此而已,远远不够我北洋的武备耗费,如今之计只有向江南制作总局以及一些洋行下订单了。”

对于王宾手下的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袁世凯还是知道一些的,并不是向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至于为什么要替王宾隐瞒这个产量,则是袁世凯在为王宾的军火贸易做掩护。

自从上次袁世凯和王宾在经过了夜谈之后,袁世凯就下定了决心支撑王宾的这一向日俄双方贩卖军火的举动,借此来耗费日俄的国力,不过替王宾隐瞒也是要有些付出的,对此王宾每个月和日俄的军火交易所得的利益还是要分润一部分给袁世凯的,权当是孝敬了。

就在袁世凯和段祺瑞在讨论武备的问题的时候,此刻远在锦州的王宾却是在看着喜报后面的内容。

在喜报的后面则是附着一封刘看翛对这次弹压民变的一些见解和总结。

在这封信上,先是将这一次的举动作出了总结,在总结当中刘看翛提出了大批的浓烟可以使得屋内的职员逝世亡,以及对这次弹压民变的一些想法。

刘看翛在总结中提出了对于这次举动当中所涌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对于在草原上面作战对第五镇的士兵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往往第五镇的士兵都是在山地和密林进行作战。

第二,刘看翛根据这一次利用浓烟来作战,首次向王宾提出了“掩护”这个词,提出了可以在打仗的时候利用浓烟来让敌人看不见自己,为自己这一方供给有利的条件。

第三,刘看翛还认为士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不够,需要加强。

在提出了这些问题之后,刘看翛也提出了自己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首先刘看翛认为第五镇的士兵应当学习更多的战法,特别是应当挑选出其中最为优良的士卒,组成一营具有榜样性的队伍,并以此来带动第五镇的士兵。

在学习更多的战法的同时也要器重浓烟的作用性,利用浓烟让敌人看不见自己的这一点,应当让兵工厂创造出一个可以快速制作浓烟的东西,用于战场。

在这一末尾,刘看翛还特地写上了对于浓烟导致很多乱民的逝世亡,因此强烈建议兵工厂创造这么一个东西。

对于刘看翛的总结以及一些建议,王宾有些哭笑不得。

首先王宾实在没有想到刘看翛竟然提出了用浓烟掩护的这个想法,更是提出了利用浓烟使得敌军窒息而逝世的这一点,盼看创造一种快速产生浓烟的兵器为部队的进攻供给掩护。

这简直就是提出了对烟雾弹的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支军队叫北洋 最新章节第九十六章事后,网址:https://www.v377.net/171_1717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