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民变(1/2)

作品:《有支军队叫北洋

袁世凯的回复倒是很快,很快王宾就得到了袁世凯的回复,每个月会额外的向王宾拨出五千两的军费开支,而就在王宾得到袁世凯的回复之后,来自增祺的回复也到了王宾的桌上。

在余笋表达的军费上面的需求之后,增祺二话没说,直接就保证每个月会有一万两的军饷,当然条件是要掩护好他的安全。

这样的手笔即便是王宾也感到有些意外,这增祺平日里可没有这么慷慨。

看来现在这紧张的局面着实刺激到了增祺,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这钱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在有了这笔收进之后,王宾将之前的一些开支和收进都收拾了一下。

收拾出了目前小金库的状态,算上所有的收进之后王宾手上的资金还是十分的充分的,特别是在有袁世凯和増祺的拨款之后。

前期在剿匪的时候王宾的手上就一共攒下了三十万两的白银,再加上和日俄的军火交易力度越来越大,少说每个月都能够给王宾带来二十万两银子。

还有之前开厂剩下的十五万两银子。

不过有收进也是有开支的,之前的剿匪从后勤的耗费再到对士兵的治疗就花了三万两银子,更重要的是这个剿匪的收进只是一次性的,匪剿完了这项的收进也就没有了。

而且这个和日俄的军火交易也是存在耗费的,这军火交易光是让自己获得全部的利益就显的太自私了,要知道这些军火交易的钱都是由负责运输的士兵赚过来的,自己总不能白白的让这些士兵运输军火而得不到任何的利益吧!

在将这些本钱刨除之后对日俄的交易每个月只有十八万两银子。

而且王宾之前所建立的兵工厂、纱厂和水泥厂也是需要耗费原料的,这每个月就要耗费三万两的银子,还有现在正在进行的水泥路的建设每个月也是需要一万到两万两银子的投进。

以及工厂在投进生产时的损耗,这部分的大头重要在于兵工厂,但是水泥厂和纱厂也是有必定的损耗的,在把损耗加进来之后,每个月又要扣往三万两的白银。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这钱是远远不够用的,再加上小金库内永远要保存必定的应急资金,这钱真的不够用。

在进过切实的统计之后王宾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收支的统计

建厂剩余:十五万

剿匪:收进三十万,支出三万

军火交易:收进二十万,支出两万(每月)

工厂:支出原料购置三万,生产损耗五万(每月)

修路:水泥路耗费两万(每月)

军费:第五镇军费朝廷供给无耗费,巡防营耗费六千两,收进一万五千两(每月)

总合计:每月最低耗费十二万六千两(不固定),收进二十一万五千两(固定)

在将这些收支写在了纸张上面之后,王宾创造自己每个月的收进最多只有八万两左右。

剩下的钱则是需要慢慢的赞起来,用来搪塞日后由于某种突发的情况。

在做完了这个统计之后王宾也是一个人在心坎中叹道:这做一个军阀就是雷,刚开真个时候由于好奇做的还津津有味,可是现在成为了一个小军阀之后越发感到这个做军阀还是要有必定的程度才行。

更别谈自己心中的雄师阀之路了,但是王宾转眼又想,在这个时代除了做军阀之外已经没有其他自保的措施了,文官固然地位比武官高,但仅仅限于现在。

诸多的官员目前还不认为清廷会亡,但是王宾知道清廷是会灭亡的,所以除了朝着雄师阀的目标往前进之外,现在的王宾并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在王宾正想着以后的军阀之路的时候,马自楷忽然很急的冲进了办公室把王宾给吓了一跳,还认为出了什么大事情急忙问道产生了什么事情?这么急促的就进来了。

“大人,蒙古失事了!”马自楷促的答复道

王宾一听蒙古失事了,心中也是一惊,要知道锦州间隔蒙古实在并不是太远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自己在锦州都能得到一些消息,但是今天看马自楷有些着急的样子王宾就知道蒙古看来出了不小的事情,于是开口问道

“什么事,这么急?”

“大人,喀尔喀左翼旗的民变闹大了!”马自楷喝了口水之后又持续说道。

对于马自楷拿自己的杯子喝水王宾现在倒是不在意了,现在的王宾开端在意喀尔喀左翼旗的民变了。

喀尔喀左翼旗的民变王宾在之前早就有所耳闻,刚开端不过是由于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在蒙古地区掀起了大批垦荒移民,抢占蒙古族土地、草场。

招进了众多的移民百姓,使得当地的蒙古族牧民群众无法生活下往,在这种情况下,喀尔喀左翼旗的群众才产生了民变。

不过据王宾所知这个民变刚有苗头的时候,当地就已经进行过调节了,现在怎么又闹大了?

在王宾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马自楷也是急忙答道

“大人,这之前民变的态势确实已经被调节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支军队叫北洋 最新章节第九十二章民变,网址:https://www.v377.net/171_1717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