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定局(1/2)

作品:《有支军队叫北洋

一旦自己自立的话,这自己日后和北洋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更要害的是,假如在自己成为了盛京将军之后袁世凯认为自己不属于北洋了这个以后来自朝廷的压力该怎么办?

况且这东三省日后是要设立总督的,到时候自己要是抢不到总督这个地位,反而是北洋的其他人来担负总督一职的话,自己又该怎么办?

所以现在的情况已经完整打乱了王宾的打算。

然而现在的情况对王宾来说是有好有坏的,但是对于增祺来说可就不是这样了。

从庚子年到现在,增祺的运气似乎一直就没怎么好过,庚子年间先是被俄国人吓的要逝世,随后又稀里糊涂的和俄国人签订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其中更是规定了规定俄军驻防奉天等处,该省清军一律解散,将军要听命于俄方“总管“。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增祺差点被免职官职,在走了不少的关系之后才被压了下来,其后的几年里面增祺一直想做出一番政绩来挽回自己的政治生活,但是均没有什么有效的成果。

比如招抚土匪,试图搞个关外新军以及试图恢复对奉天的管辖及对辽东的局面掌控,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随着日俄战斗的开端而消散。

这还不算,在日俄战斗愈演愈烈之后增祺还将全部关外的军事安排权拱手相让,使得王宾不费吹灰之力的将辽西控制在了手中,不仅如此增祺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还让王宾派兵掩护他。

所以现在的增祺只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盛京将军,天天就是接济难民之类的而且这个接济难民还是王宾先提出来的,这样一来增祺天天无所事事的,长久下来什么功劳都没有朝廷对增祺自然会有些不满。

所以这才诏增祺回京述职,然而固然是回京述职,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增祺这几年的时间里在关外毫无作为,此次回京述职只怕是再也不会担负盛京将军一职了。

对此,一些早就窥视盛京将军这一官位的有心之人便开端了举动。

当然在这些举动之人当中属王宾的力度是最大的了,由于王宾为了拿到盛京将军这一官职可是出了不少的血本,将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了足足三十万两前往朝中贿赂权贵。

那些个朝中权贵固然没什么职权,但是胜在人家有影响力啊,要是在朝堂之上有人提议自己可担负盛京将军一职的时候,这些权贵却横插一脚岂不是功亏一篑了?所以这三十万两的银子怎么说也能把这些权贵给喂饱了。

于是在一月初增祺返回京城,在临走的时候创造自己走了之后总得有人来暂时代理盛京将军一职,思前想后的增祺还是决定在自己回京述职的这一期间让王宾来暂时代理盛京将军一职,随后朝廷也回复准增祺所奏。

途中增祺途经锦州,王宾为了表现对增祺这一举动的感谢还特地送上了三万两银票作为感谢。

由此王宾也就成为了增祺回京述职这一段时间内的代理盛京将军了。

在增祺回京述职之后,关于盛京将军的争取也就正式开端了,而王宾的这个代理也要开端发力了。

增祺回京之后,王宾立马拜托自己的便宜亲戚王英楷替自己运动一番,而王英楷也并没有让王宾扫兴,远在山海关的王英楷在得了王宾的三十万两银子之后,也是有些惊奇,没想到王宾只不过在关外任职一年就已经收刮出了那么多的白银,收到银子的王英楷在第一时间就前往京城,替王宾打点一番关系。

而在增祺回京之后,固然对盛京将军这一官职的争取还没有展开,但是诸人早就在暗地里面开端较劲了。

现在这些人都在等朝廷免职增祺的消息,然而过了半个月却是传来了增祺在职丁忧的消息,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丁,当也;忧,居丧也,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

尽管增祺丁忧的消息传出来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感,但是这增祺丁忧这辞往盛京将军的官职是已然成为了定局,一时之间朝堂之中对于新任盛京将军的人选争辩不休。

在这些争辩当中,对于盛京将军的人选重要有两个人,一个是赵尔巽还有一个则是王宾。

两方对于人选的问题喋喋不休,哪怕有部分权贵以及袁世凯和奕劻的支撑也无法压下另一方的人。

袁世凯推荐王宾的意图非常的简略,这新任的盛京将军必需要能够掌控关外的局面,尤其是奉天的局面,特别是现在日俄战斗输赢未分,所以这人选需要慎之又慎。

所以在袁世凯看来王宾掌管着关外的一切防务,是最为合适成为盛京将军的人选。

一旦王宾成为了盛京将军,那么袁世凯就可以缓慢的推动将奉天扩进北洋的权势领域之类,所以支撑王宾成为盛京将军对袁世凯而言是极为符合他本人以及北洋系统的利益的。

而奕劻支撑王宾的理由也很简略,在奕劻笑纳了王宾的十万两白银之后,自然会对这件事情大力支撑了。

就在王宾和赵尔巽对盛京将军的职位开端争取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个外力干涉使得王宾成为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支军队叫北洋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二章定局,网址:https://www.v377.net/171_17175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