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八十五.大汉条约组织(1/2)
作品:《大汉之帝国再起》武十六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去岁的冬雪尚未融化,然开始,作为东都,阳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地位,以便统御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正月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僚机构开始搬迁,而帝国大学也开始将大部分的资源转移至长安,那些无法带走的设备则留于阳,继续进行项目的研究。
刘宏本人在十五过后,便和帝**先行赶到了长安坐镇,由于山西地区大量资本的投入,长安城的繁华丝毫不逊色于=阳,唯一差的或许便是阳在刘宏手里几次历经修缮,比起长安城来看上去更加好看。
不过作为新的帝都,长安城很快就将迎来一轮新的扩建,内阁的拨款不值一提,山西地区的资本才是可怕的一股财力,刘宏毫不怀,这十几年里从丝绸之路攫取了大量财富的山西士族打算把长安建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整个春季过后,迁都才完全完成,而长安城的人口也一下子恢复旧观,甚至大幅超过,近五十万人居住的城市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如今雄厚的国力。
关中和中原,在没有经历历史上的战乱和二十多年的发展,依然是全帝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其稠密的人口使得工商业扩张极为迅速,而开发的南方和北方则成为了帝国新的农业地,南方的粮食和北方的畜牧产品使得刘宏无需担心粮食的制约,可以从容地将中原和关中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
虽然帝国目前称工业化还为时过早,但却是大势所趋,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让整个帝国的钢产量在不断飞速增长,虽然能够生产制造热兵器的特种刚材的工厂聊聊无几,但整个行业的扩张和提升却是显而易见地。
尽管蒸汽机地研发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至今仍未有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帝国的道路系统仍旧开始了新一轮地改建,帝国的学者和匠师们根据秦朝的驰道系统,重新归化了帝国新地铁轨高速道路系统。
秦朝的高速驰道中,有一种以硬木搭建轨道,以供马车高速行驶的道路,采用这种道路系统,秦朝可以将关中的物资迅速地运送到北方前线,这一道路系统在之后地战乱中遭到了破坏,但是直到孝武皇帝时代,一些地区仍旧可以找到其遗迹,因此对于帝国的学者们来说,建造这样的道路系统,并不很难。
唯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而刘宏恰恰除了对军队的建设以外,对水利和道路地建设一向是最大方的,尤其是道路,对于庞大地帝国而言,快速便捷的道路系统意味着对偏远地区地统治力,同时也是军队后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军队开始扩建地同时。帝国地铁轨道路建设也拉开了序幕。不过对于此时地帝国百姓来说。他们对于这些事情都不感兴趣。他们现在最热闹地话题便是即将凯旋而归地帝**和前来长安朝觐天子地各国使节。
在原贵霜王都。富楼沙。刘武已经大致控制了整个北印度。在他明确向那些遣拍使节表示臣服地各地诸侯表示。帝国并无吞并北印度地意图。而是希望建立新地秩序以后。这些地方诸侯都是暂时安下了心。对于帝**开出地物资清单都是足额交纳。换句话说。从昭武十六年开始。十余万西征地帝**开始由北印度地地方诸侯们供养。
当北印度南部入侵地南天竺联军得到刘武停战地消息以后。这些事实上早就成为帝国朝贡体系中地属国识相地停止了进攻。当然要他们交出已经得手地城池。自然是不可能了。而且刘武也没有这个意思。
互相敌视地南天竺和北印度。各自分裂。意图争取所在地区霸权地林立小国。这才是帝国想要地局面。对此任何可以增加南亚次大陆各国和各族之间仇恨地机会。帝国都不会放过。
很显然这一次早就投靠帝国地南天竺各国占了北印度地方诸侯很大地便宜。虽然心里面不服。但是那些吃了亏地北印度南方诸侯也只有认了。毕竟整个北印度地区地诸侯都已向大汉帝国臣服。这个时候任何招惹大汉帝国地行为都是愚蠢地。
郭嘉几乎成了西征地帝**中最忙碌地人物。天子曾经说过。帝国要建立地霸权。就是让所有地国家遵守帝国定下地规矩。任何不遵守规矩地人将遭到帝国和其他国家地制裁。
对于这个想法,郭嘉是极为赞同的,毕竟帝国还没强大到可以消灭所有的国家,也没有继续扩张陆上领土的能力,要维
||殖民地,就必须得到那些国家的支持,还有什么比:帝国为尊,要求所有成员国遵守帝国制定的规矩的组织更好的办法。
一直以来,这个名为大汉条约组织,实际上是帝国朝贡体系世界化的构想只是在大风的精英成员中被讨论和加以完善,现在郭嘉能够亲自实施这个计划,自然是十分卖力。
近半年时间里,郭嘉几乎前往了各个诸侯领地,要求各诸侯前往帝国朝觐天子,并且加入大汉条约组织,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那些脱离贵霜王朝的北印度诸侯并不明白其中的实质,在他们看来加入大汉条约组织,和他们过去向贵霜王朝每年缴纳税贡没什么两样。不过面对郭嘉巧舌如簧的诱惑,没有一个人能够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之帝国再起 最新章节两百八十五.大汉条约组织,网址:https://www.v377.net/158_15881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