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纷乱 下(1/2)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政和六年十一月初八,丁酉。【西元1116年12月13日】

轻轻摇晃的海船上,赵瑜双手撑着桌子,纹丝不动。一盏被玻璃罩笼着的油灯,散出昏黄的光芒,照亮了桌面上摊开了的图纸。看着上面由一条条扭曲的线条和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墨圈组成的画面,赵瑜问道:“这就是汴河沿岸的地图?”

“回大当家话,这正是自扬州至开封,汴河沿岸两府、五州、一军的地图!,下面的一份,则是回程时经过的古汴渠和泗水的地图。”回答赵瑜问话的是高明辉,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丁涛。

东京一行的正使高明光还在舱中赶他的报告,来接受赵瑜问询的也只有这两个刚从义学毕业的小子了。不过话说回来,绘制这幅地图的正是他眼前的丁、高二人。

义学学生的绘图技术从他们刚开始认字时就同时开始培养,三年下来,这些学生只需一把曲尺,便可把看到的地形描绘到图纸上。丁涛、高明辉能被编入入京队伍中,唯一的原因也正是他们俩的绘图技巧在新一届的毕业生中首屈一指。

这么些年下来,东海的海图日渐周详,沿海州县的地图也慢慢齐备,但内陆地图的绘制工作却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丁涛他俩还是第一批被派入内地绘制地图的东海人。

赵瑜眼前的这两份地图,虽然十分粗陋,但至少把通向东京城的两条水路沿线的城镇关口都绘制了出来。如果剔除东海的这个特异,宋代的地图绘制技术也就只有这个水平。

“画得不错!”赵瑜夸奖道。

两人齐声道:“谢大当家夸赞!”

赵瑜让两人把地图收拾起,笑问道:“今次去东京,可有什么感想?”

高明辉抢着道:“东京繁华无比,吃的穿的,都是以前从没见识过的。不过东京虽好,却还是比不上家里自在。”

赵瑜笑道:“出门在外,旅途劳顿,自然比不上家里!不过……我问的可不是这个。”

高明辉愣了一下,面色有些迷惑,不明白赵瑜的意思。

赵瑜有些失望,看来这小子也就制图水平还可以。他转过视线,看向他在义学毕业典礼上,亲手赠与了一把百炼军刀的首席毕业生:“丁涛,你有什么感想?”

丁涛皱着眉头,油灯灯火在眉间撒下阴影,微圆的脸上,稚气和稳重糅合在一起,“这一路来,经过的州府不少。只有东京一地繁华无比,其他州县却都有些破落。京城人吃穿都富贵得紧,但外地却有不少百姓沿街乞讨。在来回的路上,没看到官府救济流民,但在大相国寺,却有许多人费上几十贯,买了鸟兽鱼龟放生。我在学里时,听先生说这是以天下财货济一城,不过现在看来,也许济不了几年了!”

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一,庚子。【西元1116年12月16日】

借着凌冽的西北风,只用了六天,赵瑜就回到了阔别一个多月的台湾。这些天来,他的心情一直很不错。此次出行所巡视的湄屿、琉球、衢山三地,不论内政还是军事都发展得不错,皆在他预计之上。

尤其是衢山,当三年前他逐步把大部分工坊迁往台湾后,这座他起家的岛屿因此衰落了一阵。但自从两年前,宋廷在两浙、江东两路增设税司后,情况却发生了扭转。为避免缴纳大幅增加的商税,这两路的商人纷纷租船出海,转往衢山港进行交易,再加上东海开始在岛上销售的香精、白糖等特产,衢山岛又重新繁荣了起来。

在大陆上,贩运商品的货主每经过一道税卡就要缴纳百分之二的过税,而增设近倍的税司,让商品物流成本一下增加一多半。‘二十里路三税司’,‘无半里许又有税’,这些不是笑话,而是摆在所有东南商旅面前的事实。但与陆上不同,在海港交易,则只需交纳百分之三的住税,也就是交易税,至于过税,大宋政府还没本事把税卡开到海上。

得惠于此,今年前十个月,衢山岛上的商税就已比三年前全年的税入多出了三倍有余。衢山税司完全在东海控制下,只要保证上缴明州的税入不减少,这多出的部分,却全落入赵瑜这个地头蛇的口袋。这些税收,再加上经营港口所得,整整二十万贯的岁入。而且这二十万贯,并不包括出售香精、白糖的收入。若是加上去,已能超过三十万。

不过衢山收入虽多,却仍比不上湄屿私港。曾经是大宋最大的回易黑港的围头澳,在被赵家舰队烧成白地后,已彻底败落。辐射东南沿海的黑市中心,也因此转移到湄屿港上。泉州港现在虽然还能保持着大宋海贸第一港的地位,但随着湄屿港的名气日渐增大,上岛采办的商人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食商船开始转往湄屿岛贸易。

在泉州,所有海外商品都要先由市舶司过手,在和买、征榷之后,大部分利润都流入大宋政府手中,留给普通商户的就只剩些残羹剩饭。但湄屿港不同,所有的商品贸易,东海并不插足,只是以赵家的两万水军做担保,收取百分之五的中介费罢了,比起市舶司起征点高达百分之二十的税率,实在微不足道。但这区区百分之五所带来的入息,就算赵瑜已是号称富可敌国,也免不了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七章 纷乱 下,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