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帝国 下(1/3)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二十八章帝国(下)

大宋洪武五十五年六月十九。丙寅。【西元1180年2月20日】

“大宋需要一场战争!”

战术学教授辛弃疾在沙盘教室中,对着洪武五十三极丁班的三十名学生,大声疾呼。四十岁的辛弃疾,身长玉立,相貌俊雅。不但文才卓异,是有名的词家,同时也是大宋军中战略战术两方面的专家,离两枚金星的杂号将军一衔只有一步之遥。

但就是这位看上去儒雅风流的儒将,此时却如同一个战争贩子,呼唤战争,毫无顾忌的向学生们兜售自己的观点:“大宋需要一场战争。无论从国中的局势,还是从军队的战力来说,都是到了必须一战的时候!”

“若论人,四亿人口已经接近了大宋粮食出产的极限。若论兵,多年不战的军队,只会一步步的烂下去。大宋需要一个对手,一个拥有土地和军队的对手,不是跟猴子没有两样的土著,而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真正可堪一战的对手。让人口的压力得以缓解,让军队的战力重新振作!”

“无论大洋洲、昆仑州和蓬莱洲。都没有这样的对手,也没有合适的土地。

大洋洲多是荒漠,少有上好的土地,同时连大一点的部落都没有,只配充作流放地。

昆仑洲的食人番虽然在市井小报中传得神乎其神,但真要到了饿极的地步,无论是谁,人肉照样能吃。被西洋商业协会的奴贩们屠了不知多少。而且昆仑洲酷热多病,蛇虫众多,同时还是四季不分。这一点跟天竺一样,也不是适合大宋的开拓。

而蓬莱洲,虽然在估算中,面积甚至远超大宋现有疆域,但到现在为止,连蓬莱山脉都没有一支探险队能翻过去,就不必提开疆拓土了!除了不怕冷的金客,应该不会有人对那里感兴趣。”

自从二十二年前,薛定锷发现蓬莱洲,引发了世间的热潮。自此之后,十余年间,一支支的探险队穿越浩瀚的大东洋远征蓬莱。其中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了。其中最成功的一支探险队,自抵达蓬莱洲后,沿着西海岸,从北纬五十度一直向南航行到南纬五十度。在两万多里的航程中,几十次登岸,但每一次。都被已命名为蓬莱山脉的绵延山峦所阻挡。

在地理学会的推断中,蓬莱山脉的长度能从北极圈一直延伸到南极圈。要想征服蓬莱洲的土地和生民,就必须先翻越蓬莱山脉。大宋要得是土地,要得是资源,但在蓬莱洲已经探明的地域中,两样都没有多少,如今也根本安置不了多少移民。

所以对蓬莱洲的探险从十年前起,便淡了下去,若不是天子坚持,地理学会肯定不会一次又一次进行徒然的远征。只有在最近一次探险中,探险队并不是借助大东洋上位于赤道一带的一座座海岛,横越万里,而是沿着辽北海岸北上,采用所谓的大圆航法,直航蓬莱洲。他们最后并没有确定是不是抵达蓬莱,而是出人意料的,在极北之地,发现了大批金矿。

“地理学会将地球分为寒、温、热三带。如果算上南北,那就五条气候带。我大宋中州,便位于北温带上。四季鲜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天下间,能够备齐这几项的,除了大宋中州,就只有泰西一地!”

“泰西地理优越,除了离大宋稍远一点,就没有别的缺点。不过在我大宋的船队面前,再远的距离都不足为虑。另外,泰西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征服泰西,那样的功劳决不输于平金破夏之功!”

“想一想罢,为什么天竺的那一班诸侯,不过在御林军中做了样子,就能得获分封,还不是因为他们的父祖一辈吗?难道你们打算按部就班的在军中熬到将军,得到分封的资格?”辛弃疾锐利的视线扫视过教室中的学生们,“不知道你们中间有几人能成功!”

“不过军中赏赐,以战功最丰。如果你们在征服泰西的过程中立了战功,又岂是御林军那般绣花枕头可比……”

辛弃疾在台上慷慨陈词,不过在下面的学生中,一个身体有些臃肿的小胖子却在表示自己的不屑:“陈词滥调!给甲班、乙班、辛班上课时,也都是说这些,就不能换些新花样。”

熊伯达用笔杆搔了搔头发,道:“辉哥,辛教授说得好像没什么错罢!”

“哪里没错?!到处都是错!”被叫做辉哥的小胖子偷眼看了一眼讲台上,压低了声音道,“官家把御林骑士封到天竺是为了什么?!那根本就是推恩令啊!”

“唐胖子,真当俺没读过书?推恩令是给拿出朝中的地给诸侯的子孙分的?!就算是扯淡也别太离谱啊!说出去,还不给人笑我们军学的学生是不读书的睁眼瞎!”

王大海在旁插了一句。三人坐在一条桌前。都压低了声音说话。

汉代为了削弱藩国,使用强硬手段进行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乱。而武帝时,则用颁布推恩令,让诸侯可以将藩国国土分给所有的儿子,而不是只让嫡长子继承。两种削藩之策,就如北风和太阳的区别,最后,还是推恩令起到了削除藩国势力的作用。

唐辉争辩道,“王大哥,俺还真不是扯淡。这是俺从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二十八章 帝国 下,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