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伊德利斯东游日记 一(1/3)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八章伊德利斯东游日记(一)

译者序:

本书是一本记录在五百年前的日记。一直存放在前朝的故纸堆中。当译者从五百年前留存下来的职方司档案中,意外的发现这批日记,方才了解到,在洪武年间还有一名外来者,从他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了那段充满着希望和动荡的时代。

本书的作者沙里夫.伊德利斯,是生活大航海时代早期的航海家和冒险家。出生于南宋绍圣四年,而殁于北宋洪武二十九年。

一说起大航海时代的初期,人们就会想起试图向东横过大东洋进行环球航行,最后却发现了蓬莱洲的何帆南校尉,或是驾船向赤道以南航行,绘制了最早的南天星图,并发现了大洋洲的葛良涛大学士,又或是率军第一个踏上昆仑洲土地的薛定锷将军。

这些罗列在教科书中的名字,如同闪耀的星辰,让人们记住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但在他们背后,还有许多被他们的光芒所遮掩而变得黯淡的群星。比如本书作者沙里夫.伊德利斯,再比如伊德利斯的叔叔,据文中的记载,作者的叔叔在航向东方的时候,也是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消息。

就在洪武九年,伊德利斯接受了黑衣大食的权臣——宰相阿迪尔的任命,乘坐翠鸟号出使大宋。在经过了漫长的旅途之后,于洪武十年六月初十,他终于抵达了北宋当时的边境——海门港。

正从那一天开始,伊德利斯在大宋居住了整整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间,他走遍了九州大地,看到了北宋王朝。甚至还通过了难度‘甚于科举’的一等汉语检定考试,成为了一名归化汉人。

不过这名异族的地理学家,他的结局与同时代的探索者一样惨烈。蓬莱洲的发现者何帆南在第二次向东航行中,他的座舰在茫茫的大东洋上失去了踪影;参与创建了皇宋天文学会的大学士葛梁涛则病死在大洋洲的回程途中;薛定锷将军则死于昆仑洲的疾病;至于本书的作者,则因无法忘却自己血脉传承,而死在了职方司的绞刑架下。那年他正好五十九岁。

按照与伊德利斯日记一起归档的公文中的记载,沙里夫.伊德利斯因其在洪武二十九年的第二次西征战争中,试图挟带军事机密出境而被处以绞刑。他所挟带的资料,也同样留存了下来。火药配方,火**样,还有各种机械的构造图,这些作为审判证据而保存的资料,却等于是给了我们一张北宋初年军事科技发展情况的蓝图。

不过经过了五百年的时光变迁,连大宋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年留下的原本已经残缺不全。而作者也并不是按日而记录。在最初的几年,伊德利斯每隔数日便会记下一篇日记,但到了后期却渐渐稀少,甚至到了一年只有十几篇的地步。

但在现存的四百二十三篇日记中,从不同视角记录了洪武朝的科技、制度以及人文地理。是研究洪武前期的第一手资料。让我们得以从外来者的角度,来见证那段风云激荡的时代。

……………………

大宋洪武十年六月初二。{注1}

复仇的王子击败篡夺王位的叔父。从蛮族手中拯救了整个国家,已经过去了十年。而我自巴格达出发已经有半年,若是从我二十七岁离开家乡那时开始计算,我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十三年的时间。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我从二十七岁的青年,变成了须发皆是斑白的老者。但也就是在这十三年的时光中,我看到了亚历山大港的落日,也见证了耶稣撒冷的变乱。我曾沿着尼罗河而上,也曾在红海中巡游。当然,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我不会忘了朝觐圣地麦加的天房,更不会忘了跪拜那块黑石。还有在麦加和麦地那之间行走的七日七夜中,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当我半年前受到阿巴斯的宰相阿迪尔的委托,带着国书出使宋国。并没有多加思考,我便接受了这个任务。流淌在我身体里的血液,如海水一半腥咸。海上的伊德利斯,这是家族留给我的血脉。所以我决定跟随我的那位消失在的叔父的脚步,去东方,去中国!

今天中午,我听李船长说,翠鸟号已经进入了被宋人称之为扉州海峡的水道。再过六天,就能抵达海峡东侧入口的海门港!

也是因此,我现在才有这么多的感慨。

玻璃油灯中清澈的鲸鱼油脂静静的燃烧着,气味比起橄榄油都要更为清香。看来将宰相阿迪尔赐给我的两百枚金币中的三分之一来充作船费,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在翠鸟号上,我拥有最好的食物和最好的住处,并且可以向船员们学习宋国的官话,并没有像居住在底舱的可怜的吝啬鬼,生了病后,被活生生的抛到海里,只为了预防瘟疫在船上传播。

真的要睡了……希望在六天之后,海门港前的水道中那块著名的龙牙石,就能出现在我的眼前。

……………………

大宋洪武十年六月初六。

今天的天气很糟糕,昨天的天气也很糟糕。或者说,自从进入海峡之后,天气就没有好过。暴雨下了三天,狂风也刮了三天,就算李船长下令收起了主帆,但翠鸟号仍然以飞速穿过了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八章 伊德利斯东游日记 一,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