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烈风 下(2/3)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抖,在奔雷般的蹄声中,仿佛在呻吟。

“金狗来了!”

……………………

建邺府汤山镇。

旗偃鼓息,漫天的尘土缓缓飘落。军鼓号角不再在争鸣,三四天来,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歇的炮声,也终于停了下来。

夕阳下,一条条队列长龙,从开阔的演习区向着南面的营地行军过去。嘹亮的军歌从嘶哑的喉咙中吼出,歌词早已模糊不清,但满腔的斗志却直冲云际。

冬闲时展开军事演练,放在哪个朝代都是通行的惯例,赵瑜这边也不例外。驻扎在南京的四个野战营,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消磨了半年,赵瑜也担心再这般蹉跎下去,老虎都要养成了懒猫。所以在短期内没有上阵机会的情况下,一场实战演习便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科目。

汤山的演习场距南京城只有四十余里,二十里的范围内有山有水,地形多变,正是最佳的演习场所。北临长江,可以登陆作战,平原广大。足以排兵列阵,山林茂密,则适合演练伏击。

南面一点,则是有名的汤山温泉,附带军营的大校场也便修在那里。完成了各项演练科目,参加演习的部队便可在带着一点硫磺味的温泉里好好的洗个澡,洗去浑身的尘土,泡去一身的疲劳。

至于赵瑜,并没有与官兵们一起住进汤山温泉,那样四个营上下近万名官兵没有一个能休息得好。而是住进了演习场东面的宝华山上的律宗祖庭隆昌寺——当然,这是后世律宗中兴后的说法——此时的隆昌寺仍名为宝华寺。在律宗式微的宋代,寺内香火不盛,殿阁也有几分破败,寺中的和尚沙弥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人。

赵瑜倒是不在意这些,行军在外,衣食住行本就没有太多讲究,就算他当了皇帝,也没有改变旧日的习惯。唯独改变的,便是他的臣子们更加注重保护他的安全。而律宗不同于法华、华严,注重戒律修行,少接外客,寺庙也便修得墙高门窄,正适合改作行宫。贴着演习场的山头高约百丈,居高临下,俯视平原,也正好是最佳的观战地点。

赵瑜驻跸于此,寺内的大小秃驴便被赶到了镇江去挂单。山寺清幽,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山上山下检阅了一天,赵瑜也早早的上床休息。不过一封连夜从南京城中发来的急报,却让他将随行的将领和参谋们都从床上叫了起来。

“完颜宗翰攻下了真定府?!”一听到军报的内容,朱聪满心的震惊,“会不会弄错了!有赵威远驻军燕山府,他就不怕被抄后路?!”

“宗翰的大旗有几千人见着,如何能作假?!”

赵瑜的心情也很浮躁,赵武那里连续的捷报频传,几处隘口接连夺占,古北口处虽然伤亡大了一点,但毕竟也攻下来了。这期间,完颜宗翰都是坐着缩头乌龟,连居庸、紫荆两道险关也不守,怎么好端端的却从南面出井陉,攻下了真定府?

“也许是虚张声势也说不定!”朱聪还是觉得不可能,“赵威远在燕山、太行两地打得太猛,宗翰不敢正面厮杀,所以才遣了一支偏师,打着他的旗号从河北入手。毕竟兵马调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且今年河北绝收。河北流民都跑到北京城的工地去讨口饭吃,女真人从哪里抢粮食?宗翰出兵,首先先得将粮草准备好,这岂是半个月不到就能做到的?”

列席的将校都是老于兵事的干才,朱聪的判断他们当然一点就透,大军出战,粮草先行。河北无粮的消息并不是秘密,宗翰若不是早有准备,随军备足了粮草,如何敢于突入河北平原?就算女真人敢吃人肉,战马可是要吃草料豆刍!

赵武出兵是在十月十八,如今才过了一个月多一点,减去消息耽搁在路上和女真军行军打仗的时间,从宗翰接到完颜蒲家奴的求救信,到他出兵井陉,其间恐怕还不到十天。这么短的时间,备足十数万石的粮秣,对赵瑜的总参谋部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而以女真人的后勤能力,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这在时间上完全说不通!

“但真定府还是被攻下来了!没有足够的准备,他为何要攻城?在河北西路烧杀一番,逼赵武回军也就够了,何必攻打真定?又是怎么攻下的真定?”

赵瑜反问着,朱聪也是一时结舌。真定府已经不是当初被火药炸开后的残破城池,半年多来的整修至少将城防重新修葺。对于金人的炸药攻势,城内守军也不至于重蹈覆辙——火箭必然不会少,猛火油也准备了许多。就算没有野战军在城内,征发城中百姓,守上数日,静待援军,不该是难事——如果完颜宗翰派来的真的是偏师的话,攻下真定绝不会这般容易,届时驻扎在相州的骁骑二营赶来,攻城的女真军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有人的心中都是转着一个疑问。

丁涛站在一众将领的最后一位,他从东京回来后,官位又涨了一级。离着将军只差一线,正在等着下去带兵,却正好给赵瑜抓了过来。他静静听了一阵,突然出言道:“也许完颜宗翰的行动并不是孤立的例子,如果将完颜蒲家奴在古北口的行动与他联系起来呢?那整件事应该都能解释得通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烈风 下,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