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乱象 三(2/6)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就见百余步之外,一名二十四五的青年单人匹马疾速杀来,而在他身后又是百多步,一支二十多名骑兵组成的队伍也在赶了过来。那名青年面白无须,相貌堂堂。一袭鱼鳞甲,没带头盔,只在额头上扎了一条两指宽红锦抹额,双眼闪着灼灼寒光。他驭马疾驰,额上的红巾随风,威风凛凛,不似凡俗。

一见此人,岳翻惊喜大叫:“大哥!”

那青年见岳翻安然无恙,便将缰绳一勒。也不再上前,却翻身下马。双脚刚一落地,一张四尺长的巨弓就出现在他掌中。右手指缝中夹着三支长箭,他拉弓如满月:

“我要射最前的三人!”

随着青年的高声宣告,在弓弦的嗡鸣声中,三箭连珠而出,其速堪比重弩,势如雷霆。利箭落处,冲在最前面的一人依言落马,他旁边的两匹战马也悲鸣着人立而起,将背上的骑手摔下马来。

三骑如预告所言中箭落马,使得敌阵一片混乱,青年脸上却毫无得色,心平气和的又从箭囊中夹起一支箭,对准敌军中甲胄最为精良,坐骑最为雄壮,看起来是为头领的一名虬髯汉子,全力射去。

一点精光直扑面门而来,那虬髯汉子不愧是头领气度,不慌不忙,侧身一让,躲过箭矢,顺势翻身下马。同样有四尺长的长弓在他手上紧紧握着。这等长弓在马上完全无法施展开,他只能使用重弩来射击。不过当他双脚站稳在地上,掌中硬弓刹那间圆如满月,随着弓弦一响,飞出去的箭矢疾如流星。

利箭飞来,青年连忙侧身避过,精光的三棱箭簇呼啸着擦过他的脸颊,带起一溜血珠。但就在他闪避的同时,又是一箭反射回去。长箭撕风,却无巧不巧,与虬髯汉子射来的第二箭在空中正正相撞,啪的一声轻响,同时落在了地上。

虬髯汉子和青年两人所用的,都不是大宋禁军中通用的一石上下的制式步弓,也不是七斗左右的骑弓。从方才那几箭破开空气的尖啸声中,两人同时了解到,对方所用的是与自己掌中长弓力道相当、超过两石五的重型步弓。而能拿两百五十多斤的重弓当随身兵器,也就是说,对面的人跟自己一样,两膀子的力气绝对开得了三石以上的强弓。

一念及此,两人心中同时一惊,‘是劲敌!’

由于单兵近战能力不如北方的蛮族,大宋军队一向最为重视远程战力。向来是三十六门武艺,射术坐第一,十八般兵器,弓弩居首位,箭术不行,枪棒再好也白搭。一旦宋国步兵摆开箭阵,开始齐射——尤其是用的是神臂弓——那飞蝗般的箭雨,可以让所有的蛮族骑兵放下骑射的念头。无论契丹还是党项,遇到大宋箭阵,唯一的选择就是暂避锋芒。

虽然论起马上骑射的功夫,大宋也挑不出多少高手来,但蛮族骑兵所用的角弓的力道和射程,也不能让大宋的弓手们高看一眼。按照兵制,大宋的禁军标准就是是开一石弓、三石弩,低于此便不得收用。而在禁卫班直之中,拉开石五硬弓,射中百步外的柳枝,也只是春来赛社时的寻常表演。不过就算如此,大宋军中能开三百斤强弓的高手,仍然是寥寥无几。两人完全没想到,竟然在官道上随随便便就能遇上与自己箭术不相上下的对手。

探出对手的实力,两人无意继续对射。对手箭术与自家相当,再射下去,同归于尽也不奇怪。对于青年军官来说,他只要自家弟弟安然无恙就够了,而对于虬髯汉子而言,他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损失超乎想象的战斗,他的手下已经寥寥无几,若为无谓的战斗而损伤,实在太不值得。

尽管两人的双眼仍死死盯着敌手,但手上的硬弓搭上箭后就只虚虚拉到一半,箭尖也半指向地面,保持着最为省力的状态。不过只要对面的敌人稍有动作,他们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抬起手,把弓拉圆,将利箭向对方射出去。

“兀那汉子,你是哪里的,看不出我们是官军吗?!”将手下收拢在身边,虬髯汉子先声夺人,对着青年和他已经赶过来的同伴一阵大吼。

青年这时也看清楚了对面的形象,虬髯汉子和他的手下都是大宋军士的打扮,且临阵时会选择下马步射,在北地各族的骑军中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的。

“即是官军,为何不南下勤王,反而来追杀某家二弟?沧州难道有了金虏踪迹不成?”青年眼神更冷。埋伏在没有金人的道路两旁的官军任谁也不会信,打官军的旗号,但转过身便做着盗匪的勾当,如今已是屡见不鲜。除此之外,更有许多残兵败将,不敢去与金人接战,反而来祸害大宋的百姓。他眼前的这些人,除了兵甲军器和坐骑外,便身无长物,很明显就是后一种。

“误会而已……”虬髯汉子轻描淡写的解释了一句,盯着与他对峙中的青年,“观君箭术,定非无名之辈,敢问高姓大名,乡贯何处。”

虬髯汉子谈吐斯文,与他粗旷的外表截然不同,青年听着有些惊异,嘴里却答道,“高姓大名不敢当。某姓岳,单名一个飞字,相州汤阴人氏。【注1】”

两人有问有答,让场中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

“原来东海王帐下大将王贵的乡里,难怪箭术如此高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四十六章 乱象 三,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