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帝位 中(1/4)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四十章 帝位(中)[vi]

靖康元年元月三。己丑。【西1126年2月16日】

润州镇江府。

作为两浙西路最北面的一座名邑重镇。扬子江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镇江之名其来有。大江运河。大宋的两条运动脉就在此处交错。其城背山面水。北临大江。倚群山。连接东京与杭州的大运河就在城中贯通而过。扼守长江运河之咽喉。

沿江而下的蜀商。从江口而来的商。还有穿梭大运河上。来往于汴京和杭州之间的京商浙商。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在镇江城中的街道上上走一走。天南的北的口音都能传入耳中。正因如此。镇江士民的耳目消息也不是一般的灵通。

金人南下河北陷太原城破。直至东京被围。一桩桩军情噩耗接二连三的沿着运河南|。数日之间就传递到镇江府中。虽然城中的江北商旅人人忧心冲冲。'念家中。不过远隔大江。镇江本的的百姓却并不担心金人。而是恐慌于南下的赵佶一行。对于弃国逃窜而来的道。以及出于西军的胜捷军。镇江人无不深恶痛绝。

从道君皇帝登基没多就开始设立的苏杭造作局。到残民无算的花石纲盐票法。直至童贯平方腊一役。路过镇江时。杀良冒功掳掠奸淫无恶不作的关西军。二十年来的斑劣迹。留给镇江。乃至江南两浙数千万百姓的惨痛回忆刻骨铭心。对他们衔恨入骨亦不为过。

当前日听说道皇的御驾已经抵达对岸扬州。几乎就在一夜之。江城中的百姓就蜂拥逃出城去。能力的逃往浙南。没能力的也选了偏僻的乡村暂避。眼就是人去楼空。就算当年腊之乱。镇江城中也没有这么兵荒乱过。

原任镇江知府梅执礼被升任林学士已经离开镇江刚刚被任命为新知府的蔡却跟在赵身边尚未到任。镇江通判又无力控制大局。

江南转运副使。了迎刚刚星夜赶到镇江府的曾——他是变法名臣曾布——不的不出面弹压局势。却也毫无效果。该逃的还是逃。逃不了的也紧锁门户躲在家中。市面上萧条的见人迹而最终让城中安定下来的则是一面蓝底金龙旗。

九天前。就在出,到江边京口镇迎驾的一众镇江府文武官员面前。一艘艘悬挂着东海军旗的车船以惊人的高速从江心的薄雾中乘风破浪而来。碾开港中的几十艘渡船。强行渡口的栈桥边停靠。在江畔凌冽的寒风中一条条张舒爪的金色海龙在蓝色织锦上猎猎飞扬。京口镇的上空。一阵剧如雷霆的号炮声宣告了东海军的到来。港口内弥散的硝烟中。两千名东近卫从船上跳下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计划。一队队冲向镇内的各个战制,。仅仅一刻钟的功夫。的面之广相当于半个镇江城的江边港就为东海军所占据。曾虽非朝重臣但毕竟出自江西名门曾家。伯曾巩其父曾布皆是一代名臣。家'渊源,自幼深受熏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军队。倒也临,,不乱。虽然不知东海人所为何但在东海军登陆的这一刻钟里。他抢先一步派出亲回城求援。而后便领着等一众面无人色的官吏数百名战战兢兢的驻守镇江随行迎驾的将兵。大义凛然的面对东海近卫手中明晃晃的刺刀。

不过随着一艘两千料的重型江船栈桥边稳稳停下。从船上下来的一众人等。终于让曾的脸上失去了血色——久候不至的太上皇一行竟然从东海的船上走了|来。他犹疑着张望。希望这人是东海弄出来的品。但细细一打。却失魂落魄的发现他们居然都是真货。

曾遍历的方。在朝中时日不多但也曾多次面圣。赵佶童贯蔡攸等人。他如何会不识。只是随侍道君皇帝的班直护卫不见踪影。围在赵佶童贯蔡攸等人身边的尽是衣甲鲜明的东海军士。眼前的事实让他心坠冰窟——东京的靖康帝被女真人围在城里。南来的太上皇又落入东海手中——大宋真的完了。

曾心忧国事。但镇江的百姓却只担心自家的安危。尽管曾遣人回城求援。但城中官吏几乎都去了京口。兵卒也调的大半。群龙无首自不必说连守门的兵力不足。当丁涛领着百多名东海近卫。挟持蔡攸曾来到城下时。甚至连城门都没有阖上。而守门的兵卒早跑的精光。

对于东海军的突如来。镇江城中的百姓胆战心惊。虽然在两浙。东海军的名声远远好过大宋的军队。方腊之乱东助守杭明各州之事并非秘密。而赵瑜及其手下将领多半两浙出身的事实也的确让这里的百姓拥有不少亲切。但东海毕竟是外藩。谁也不知道外藩军队进城后会有是什么结果。自古兵匪难分。何况东海还是打着勤王的名义护送道君皇帝入城。若是两害相合。镇江不知要遭多大的罪。

不过出乎人们的意料。东海军夹着的道君皇帝是不张金鼓。悄然入城。一行入城后。既没有例行驱民夹道相迎焚香膜拜的仪式。也没有吏员入街坊中进行安民通告——几乎所有的镇江官吏都在京口镇

海军俘虏。自然无人出面组织——镇江城里的士民躲在家听到门外街巷上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和口号声。就再也没有其他声音。城中十万百姓怀着忐忑不安心情渡过了不眠的一夜。

等到第二天的晨间。光放亮。一部分镇江市民壮着胆子推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四十章 帝位 中,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