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轩波 下(1/3)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蔡攸奉旨入宫。他并没有从会通门入禁中睿思殿,内拱辰门外地延福宫。自从岳落成之后,道君皇帝的寝宫便从睿思殿搬到了与岳直接相连的延福宫中。以便赵日间在花木怪石堆积起的岳上游赏玩乐后,不必再回禁中安寝,而可以就近入住延福宫内。

延福宫有别于大内,位于宫城之北,本是百司供应之所,如酿造大内用酒的内酒坊,负责御用衣服的裁造院,以及为大内储备油醋柴炭鞍辔等仓库,都集中于此地。当年赵登基,不满于宫苑的狭小,便打起了扩建宫室的主意。但宫城东、南、西三面不是达官贵戚的家宅,便是六部九寺的官邸,只有宫城北侧多是作坊,方便迁移。

政和三年,时任公相的蔡京暗承赵之意上书提议修建延福宫,那些坊院库房悉移它处,又把附近的两间寺院、两座军营给迁走,空出来的地皮改建为新宫。

这座直至三年前方全数修建完成的宫苑,由五座相对独立的宫殿群组成。童贯、杨戬、贾详、何诉、蓝从熙等五位大貂珰为监造,各督造其中的一座。这五人争相献媚于天子,互相之间争奇斗巧,不计工财,最后落成的五座宫室富丽堂皇远胜大内,遂号为延福五位。

当日落成时,道君皇帝自撰《延福宫记》,勒石立碑,而负责监造的五大宦官,也因此大获封赏,

蔡攸从延福宫东侧的晨晖门入宫,于途他是轻车熟路,心情也颇为急切。机会难得,若是能说服天子,让他得意再次主持与东海的联络事务,那重回执政之位,也就不是幻想了。

蔡攸在小黄门的引领下,绕过蕊珠殿,穿过明春阁,走进了赵的寝宫延福殿。

蔡攸在通名声中,跨入殿内。延福殿里,亮如白昼,东海赵瑜进贡的几盏上品玻璃吊灯正挂在梁柱之上大放光明。蔡攸虽低头弓腰,但用眼角余光环目一扫,便现以王、郑居中为的两府重臣都已到齐,连在家休养的童贯都到了。

蔡攸在殿心处跪倒,依礼参拜。三跪九叩,山呼万岁之后,便听到从前方传来赵的声音:

“平身!”

“谢万岁!”

蔡攸高声说道。心中却不禁暗叹。他地圣眷地确大不如往昔了。就在去年。但凡有紧急要务。他还总会是最前面几个被传入宫中地一人。绝不会如今日这般最后一个入宫议事。他隐隐有些后悔。若是可以再选择一次。他肯定不会参加北伐。本以为是轻而易举捡功劳地战事。但没想到败得如此之惨。十余万大军攻打辽国残部不下。最后不得不用钱钞赎买回燕云。也难怪官家心中会不痛快。

蔡攸起身退入西枢密院班中。站在童贯地下。刚刚站定。一股浓浓地酒气就从童贯身上传来。他微不可察皱了下眉。回京不过十日。却感觉童贯整个人都被掏空了。精气神远不如以往。看起来好像已经因为大愿得偿。支撑在胸中地一股气势已经悄然无踪。蔡攸不禁头疼起来。没了童贯为臂助。要想扳倒梁师成和王地把握登时就少了一半。

“蔡卿……”赵突然出言。惊醒了蔡攸。

蔡攸忙侧身躬腰。等候天子话。

“蔡卿久在燕地。不知对张觉有何看法?”

“张觉?!”蔡攸一愣神。怎么不是东海?难道官家还不知道那件事?随即反应过来。赵说地是如今地金国试中书门下平章事、南京留守张觉。数月前。金主阿骨打遣故辽降臣康公弼至平州招降张觉。并改平州为大金南京。以张觉为南京留守。统括平、营、三州军政大权。

蔡攸略作沉吟,很快便明白赵为何有此问,他在北地的一年不是白待的。又一躬身,抬头问道:“陛下,可是张觉上表请求归附?”

赵奇道:“蔡卿难道早已知之?”张觉打算归附的消息,是今天才从出镇燕山府的王安中那里传回来,蔡攸如何能得知。

“金人残暴不仁,张觉早有归附天朝之心,向日投诚女真,不过是虚与委蛇。臣去岁往天津与东海守将面会,也曾与张觉心腹、故辽的翰林学士李石密谈。今日张觉方来相投,尤觉其迟,想来应是张觉犹豫不决之故。”蔡攸平平直叙,不动声色的便把招张觉的功劳揽了过来。

“如此说来,此事蔡卿当居功。”赵笑道:“那李石已经改名为李安弼,张觉来投,所遣心腹正是其人。”

蔡攸闻赞,隐住心中的狂喜,面上神色不变,躬身谦道:“臣微末之功,不足挂齿。说起来,张觉来投,还是金人的功劳更大一点。”

蔡攸虽是故作谦虚,但说的却是一点没错。张觉会投向大宋,还是多亏了金人。

四月中,按照早前定下的协议,宋金两国瓜分辽国南京道的土地人口,不过确切的说,是金国占据了南京道,大宋是花钱把土地买了回去,但人口,都归属了金人。

从正月开始,幽蓟诸州的上百万官员百姓便被金人驱赶着向东而去,准备从平州出榆关北上,经辽西入辽东,在那片已经被女真铁骑肆虐了近十年的土地上,再次建立新的城镇村庄。

看着被赶离家园,哭嚎而来的百万难民,平州上下自是不免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触。张觉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轩波 下,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