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万马 下(1/2)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赵瑜眨了眨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了。但身边诸将的倒抽凉气的声音。却让他知道。他并没有听错。不过想想也是。完颜娄室虽没有带马上岛。但女真人又怎么会没有马匹?

按辽国军制。正兵一名就要有马三匹。金国在骑兵军制上与辽人并没有太大差别。基本上都能保证一人双马。其中一部分精锐则是一人三马。一万八千金兵。拥有战马三万八千多匹也是很正常的。

但……这也仅是在北地很正常。而南方。在大宋。赵瑜估计着。就算搜遍全国。怕也很难搜出二十万匹战马来----熙宁二年。搜检全国马监和骑兵部队。天下应在马凡十五万三千六百有奇----而海峡对岸的战马数量。竟然就有大宋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

战马不比普通马匹。从体格到性情都要经过严格筛选。个矮的不能要。瘦弱的不能要。胆小的不能要。暴躁的也不能要。一群从大宋马监出栏的马匹。经过挑拣后。也只有六分之一能成为骑兵的坐骑。剩下的虽然仍算是军马。但也只能充做邮传马递。就像蔡确上给神宗皇帝奏章里说的那样。河南、北十二监。起熙宁二年至五年。岁出马一千六百四十匹。可给骑兵者二百六十四。馀仅足配邮传。

真正上好的能大批供给战马的养马地。一在东北、一在西北。即所谓蓟北之野和甘凉河套。必得要高寒之地。有长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才能成批成群的蓄养出好马。汉唐皆是拥有了这两片土地。才能组建起大规模的骑兵部队。但大宋立国后。这两块地方。一个早已被契丹人夺取。而另一个。则在党项人手中----虽然开国之初。河套之地还属于大宋。尚能获取大量战马。但等到西夏建国。马源也就断了。虽然每一代皇帝都鼓励全国各地养马。但成果聊聊。

关西、河北、河东。都有马监。但出栏数量却少得可怜:同州沙苑监。牧场九千余顷。岁耗四十万贯。但养马只有六千多。岁出栏最低时竟只有四十余匹----若非马政如此不堪。王安石也不会搞什么保马法;

福建沿海也可以养马。泉州、福州、兴化军地外岛上。有十一个牧场注----东海最早的军马就来自于此----但这些马被称为洲屿马。不堪具装。只能做驿马;

在华南。两广出马。同时大宋也同西南夷和大理国交易马匹。但这些马匹驽骀下乘。肩高能达到四尺二寸这个大宋战马最低标准的。百中仅有一二。被称为羁縻马----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宋廷购买这些马匹。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为了收买人心。羁縻西南夷;

至于从青唐番买来的高原马。从青藏高原下来后容易生病。也不适合平原作战!

当此时。一匹民用马价值大约八九贯。顶死不过十五贯。但一匹马及官格尺者。不下四五十缗。也就是要四五十贯才能买到一匹最低标准的战马。而肩高超过四尺六寸地上等战马。更是高达百贯。

据赵瑜所知。无论金人还是辽人。衡量战马的标准比宋人尤要高上许多。就算是乘用马---所谓的一人双马、一人三马。其中真正用来上阵厮杀的一般也只有一匹。而其他则是用来在平常骑乘。以节省上阵战马地体力----基本都能达到宋人战马的标准。毕竟那些乘用马。许多时候也会被人骑着去打草谷、去抢劫。习惯了厮杀和血腥。而那些上阵战马。则更是都能达到宋人所定的上品标准。

三万八千匹战马。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上等战马……赵瑜突然觉得喉咙很干。心跳得很快。看看周围。将领们都跟他是一样的反应。

“大王!”朱聪踏前一步。鼻子里喷着粗气。大叫道:“这三万八千匹战马决不能放过!有了马。东海可就不光是纵横海上了!”

“是啊!一定不能放过!”将领们齐声说道。

卢克忠又道:“大王。完颜娄室在败亡前已让其子活女逃离。若是对岸收到了战败的消息。定然会立刻逃归辽阳。时不我待。还请大王当机立断!”

赵瑜闻言。眉头一皱。海峡水道中现有十余艘车船轮番巡视。多一点地人渡海。就会立刻被发现。但若是单人夜渡。却有很大几率逃过去。若是因此让递到嘴边的肥肉逃掉。那他今年这一整年肯定是睡不好觉了。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决不能凭一个降人地几句话就定下。他瞥眼看了看卢克忠。此人值不值得信任还未有定论。而大等人的话。是否说的是战马。也还需确认。

抬眼战场。几千名降人、俘虏都老老实实的坐着。但若是没有大军镇住。定然会做起反来。如果要出兵对岸。在长生岛却仍要保留一部分兵力。略一沉吟。赵瑜心下有了决断:“野战二营、水兵营继续打扫战场。神机营。即刻随我回城。”

回到城中。已近未时。

安排了神机营去用餐。顺便又遣了运军队回城的大车。再给仍留在战场上的士兵和俘虏送去干粮。赵瑜便召集一众军官直奔军议堂----那里有整个辽东地区的地图和沙盘。

卢克忠和大等三个降将与东海将校们一起。围在军议堂中央地大桌边。大桌上。摆放着辽东山河地势的沙盘。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万马 下,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