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移民 下(1/3)

作品:《大宋帝国征服史

管事一手接过文书。开口便问道:“姓名?”

张大牛躬身回答:“俺叫张大牛!”见管事又把视线转到老婆孩子身上。忙道:“这是俺浑家王氏。那是俺的两个小子。大哥。兴哥。”

管事点点头。对张大牛的敏锐反应感到很满意。接着问道:“籍贯?”

“台州。台州宁海县!”

“靠着明州呢!”管事笑了一笑。

“是啊。就在明州边上!”张大牛猛点着头。他的老家紧靠着明州。对赵瑜以及他父兄当年的事迹。也早有耳闻。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就下定决心。抛弃一切。来投奔东海。

“年龄?”

“二十有五。”

“生辰?”

“壬申年腊月十一。”

管事一边验看着文书。一边在询问的同时。抬头仔细打量着站在桌前的张大牛一家。船行出具的文书。性质与大宋官府出具的路引差不多。都写明了持有人的姓名年甲。乃至于相貌特征。以作为核对身份的证据。

一番审问之后。确认了眼前四人的身份、相貌与文书上的记载一般无二。又询问了几个细节问题。见其并无破绽。管事拿起笔。打开一本簿册。把张大牛一家的姓名籍贯还有年岁的数据一一记录。继而又命张大牛一家在簿册上打了指模。画了押。

鲜红的指纹印在纸上。管事仔细看了看。见并无疏漏。便在张大牛带来的文书上签字盖章。抬手递还。同时展颜一笑:“欢迎张兄弟入我东海!”

千恩万谢之后。张大牛紧紧攥着那张已被签字盖章的文书---据那个管事所言。这张文书就是他在东海分的领牛的凭证---出了移民厅官衙的大门。走出门。他惊讶的发现。不过在厅中待了小半个时辰。站在院中的人数。却又增加了许多。

侧身避过排队中的人群。张大牛带着妻儿向外走去。一瞥眼。却见着刚才给他倒水的那个管事在一旁与人说话。那两人嗓门甚大。又不避着人。张大牛离的不远。便也听的一些。

“……陈头。怎么这两天人来的这么多?”

“杀了李乾德后。东海的名声都传出去了。现在靠着海的州县。哪个不知道我们在招人?没见着连那些穷措大都赶着来投奔吗?”

“就是那边几个?”张大牛听着。便悄悄的顺着两人的视线。向正厅旁一侧的小门望去。就看见三四个读书人从内院被人送了出来。那几个书生脸上泛着酒醉后的红晕。旁若无人的大呼小叫着。走起路来趔趔趄趄。看起来都是酒足饭饱的样子。

“除了他们还会有谁?大当家眼见着就要称王了。他们当然要赶着来做开国功臣。”

“陈头。大当家不会真的要用这些措大罢?看他们的德性。连义学里的学生都比不上啊!”

“你瞎操心个什么?文头领和陈先生都是细心人。这些没带家眷的家伙。再怎样都不可能立刻被重用的……”

张大牛耳里听着。但脚步却不敢停。多走几步。两人的对谈也便听不到了。依照方才那个管事的嘱咐。他走进侧厅。同样是一排长桌。同样是一溜穿着绿袍的管事。唯一与正厅的区别就只是不需要排队了。张大牛怀着一点狡黠。特意挑了一个最里面的管事。走了过去。

见张大牛走到桌前。那个管事立刻问道:“登记过了吗?”

“……是!”张大牛忐忑不安的答道。他知道。这是分配他所属村寨的的方。究竟能不能分到个好去处。就看面前的管事怎么安排了。他摸了摸怀里小包裹。犹豫着要不要送点孝敬上去。

那个管事哪里知道张大牛的心中挣扎。低头翻了翻手上的册子。抬头笑道:“老兄你正好排到兴洋四村。属兴洋乡。远了些。离镇上有八十里路。不知今天的车走了没有。要是走了。就的委屈几位在外面的客栈住上一夜了。”

远!张大牛只听清了这一个字。虽然不清楚这岛上的局势。但作为一个活了二十多年的成年人。他至少知道。离镇市越远的村寨。就越不太平。而他那个在台州宁海县的老家。虽然也是个偏僻村落。但离最近的墟市也不过十几里的啊!他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一串被手指摩挲的铮亮的铜钱。侧过身子。避过他人的视线。悄悄的递了过去。一面谄笑着:“官人。您老再帮忙找找。能不能找个近些个的的儿?”

那个管事低头看了看被递上来的铜钱。又抬头看了看张大牛有些笨拙的笑脸。摇头轻笑:“这位兄弟。你可知道。这些钱……在这岛上一文都不值啊!”

张大牛闻言一愣。管事却继续道:“东海不是大宋。你这些宋钱。在东海买不到东西。必须要到钱庄兑换了这种东海钱才能使用。”他说着从也从怀里掏出几个钱来。一个个的排在张大牛面前。

张大牛看过去。桌上排着的四枚式样、颜色各不相同。其中两个一白、一青。外圆内方。是惯见的式样。而另外两个分作金银二色。都是个圆饼。中间无孔。但式样花纹看上去却是精美异常。

管事先指着白色的方孔钱。“这枚白铁钱面值一文。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帝国征服史 最新章节第三十五章 移民 下,网址:https://www.v377.net/149_14991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