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扁鹊(4000)(2/3)
作品:《曹操喊我去盗墓》还能看出一些端倪。”
“原来如此。”
吴良微微颔首。
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就像周朝改朝换代之后,各国之间还是演化出了不同版本的文字,就连语言与货币亦各有不同,直到后来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以强硬手段改制货币与文字,才终于令天下共用一种货币与文字。
换言之,后世的天朝各地依旧存在不同的方言,甚至有的方言除了当地人,外地人连一个字都听不懂,这其实与甄宓的这番描述也是一个道理。
因此甄宓的这番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并且非常符合上古时期的情况。
“那么这究竟是两个什么字?”
于吉此刻也变成了求知若渴的好好学生,颇为谦逊的追问道。
“右边是一个‘扁’字,左边是一个‘鹊’字。”
甄宓说道。
“扁鹊?”
于吉面色为之一僵,接着那张老脸很快便又皱了起来,尽量保持克制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甄姑娘,你确定这是扁鹊二字?你可知道齐哀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而扁鹊又是什么时候的人?”
后世对春秋战国史有所研究的人都应该知道,齐哀公被烹杀乃是在公元前882年。
而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扁鹊行医的记载,应是公元前500年左右,为晋国卿大夫赵简子进行治疗。
最后一次出现扁鹊行医则是在公元前307年为秦武王治病,最终被当时的秦国太医李醯因嫉妒而派人刺杀。
抛去齐哀公不谈。
光是史书中关于扁鹊最早与最晚行医的记录,相距便有两百年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史书中的记录属实,扁鹊至少应该活了两百多岁。
但这在后世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就连药王孙思邈也只活了135岁,并且此事依旧存在许多疑点。
因此许多人便对扁鹊的相关记载产生了怀疑。
以至于最初语文教课中有一篇叫做《扁鹊见蔡桓公》的经典古文都被移除,民间也借此以讹传讹,出现了许多对扁鹊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
不必怀疑,扁鹊这个人绝对是存在的。
只不过“扁鹊”只是他的称号,秦越人才是他的真实姓名,就像后世近代的周树人一样。
而后世的考古学家与学者也从未怀疑过秦越人的真实性,他们质疑的是另外一回事,有关“扁鹊”这个称号的问题。
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如今却又在比第一次出现扁鹊行医的记载再早了近四百年的齐哀公墓中发现了“扁鹊”二字……
吴良心中自然亦是十分费解。
这里的“扁鹊”总不能是秦越人了吧?
他活了两百多年还不算,再加上这近四百年,岂不是一口气就活了六百多年?
这合理么?
穿越之后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吴良的接受能力早已有了明显的提升,如果扁鹊得道,又或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奇遇而长生不死,或许有那么不知道多少分之一的可能,但吴良需要相应的证据。
除此之外。
吴良还知道另外一件事,其实天朝历史上有两个“扁鹊”。
一个是秦越人“扁鹊”。
另外一个则是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而秦越人的“扁鹊”之称便是自此而来,只不过关于这位上古时期的扁鹊记载极少,后世考古只发现了两处记载,而且还都只有区区几个字,根本不足以考证此人。
这个扁鹊便肯定在齐哀公之前了,而且还要早出上千年……
那么这里发现的“扁鹊”会不会说的是这个上古时期的“扁鹊”呢?
“老先生不会以为扁鹊只是一个人吧?”
面对于吉的疑问,甄宓却撇了撇嘴反问道。
“难道不是一个人?”
于吉一愣。
“黄帝时期的扁鹊的确是一个人,不过实际上那个‘扁鹊’的真名也不叫扁鹊,只是人对他的称呼。”
甄宓解释道,“‘扁’为何意?署也,署门户之文也。‘鹊’为何意?鸟也,一种报喜的鸟儿。因此‘扁鹊’便是指一种可在门上写字的报喜鸟。”
“上古时期交通与信息都极为闭塞,百姓患了病,倘若族内有人研习医术亦或许还可自救,若是没有,那便只能自求多福了。”
“扁鹊医术过人,后来受黄帝所托招揽了一批好学之人,一边传授医术,一边带领他们四处行走以解百姓之苦,如此每到一个地方,便挨家挨户叩门询问是否有病患需要医治,倘若家中无人,扁鹊还会命人于门上留下文书,邀请百姓看到以后前去指定的地方诊治,他们就像在门上写字的报喜鸟,百姓见了皆像是见了喜鹊一般高高兴,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扁鹊’之名。”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
“‘扁鹊’特指一种名为‘?’的奇鸟,此鸟只需飞过便可知树木之中是否生了虫祸,还能够使用利嘴精准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喊我去盗墓 最新章节第八百零八章 扁鹊(4000),网址:https://www.v377.net/131_13132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