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岂曰无衣(4000)(2/3)
作品:《曹操喊我去盗墓》,他都可以在绝望的时候嚎啕大哭,哭完之后擦擦眼泪,却又能继续前行,撞塌了南墙都不回头。
“我刘玄德今日对天立誓,自今日起,绝不再让追随我的兄弟少吃一餐饭,少穿一件衣,哪怕我刘玄德做尽天下恶事,背负天下骂名,也在所不惜!”
刘备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决绝,似是终于看破了一切一般,咬着牙赌咒一般喊道。
接着,他竟举起手来,铿锵有力的吟起了一首古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兄弟们随我走,咱们进城去吃饱饭!”
……
刘备等人进城的时候,吴良早已收到了消息。
不过他却并未立刻做出反应,而是选择继续观察刘备与赵云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选择最为合适的时机再有所行动。
赵云自是十分热情的招待了刘备等人。
而更令刘备惊喜的,则是哗变的人竟全都已经被赵云接收,并原封不动的换给了他,这失而复得的惊喜可以说是他最近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情。
不过在谈到赵云如何提前得到消息时,却还是出现了疑点。
赵云表示是一个附近的乡民前来府上报信的,甚至当时门口的家仆都没有教那个乡民进门,只是帮忙转达了一下消息,因此赵云也不知道那乡民究竟是什么人。
而刘备手下那些参与哗变的兵士却又说前往郡城的路上并未见过任何人,也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他们的身份。
所以。
那乡民又是如何知道他们便是刘备的部下,并且提前向赵云报信的呢?
“……”
刘备若有所思,他想到了一个人。
可以说从邺城到常山国,他们这一路都极为低调,亦是不可能有人知道他们的身份……而唯一有过接触、并且互相交换过身份的人便是吴良。
“对了,子龙贤弟,前几日可曾有一个叫做吴良的年轻人带领一支商队进城投奔于你?”
刘备立刻问道。
“并没有,这些日子赵府从未来过客人。”
赵云摇头疑惑道,“这个叫做吴良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可与玄德兄有什么联系?”
“前些日子我们曾有一面之缘,彼时我们没了粮食,他还赠予了我们一些助我们渡过难关,因此我便为他写了一封亲笔信,教他前来郡城时求见你,也算是厚颜慷子龙贤弟之慨对其聊表谢意。”
刘备蹙眉说道。
“如此说来,这位叫做吴良的兄弟亦是一位难得的义士,可不是什么人都愿意为危难之中的人搭一把手,更何况还是仅有一面之缘的人,我倒有些想见见此人了。”
赵云直了直身子,正色说道。
“他可不仅仅是义士,还是一位身怀大能的异士,我怀疑此事亦是他的手笔,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便说出来,因此便以这样的方式帮助于我。”
刘备的眉头蹙得更紧,口口声声的道,“若是如此,我便又欠下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这可真是天助我也,我命中虽出了一个天杀的小人,但又多了如此一位救我于危难之中的贵人,实乃我刘玄德命不该绝啊!”
刘备这种想法不无道理,毕竟此前吴良为他们三兄弟“相面”的时候,便因为“天道报应”的事情引发了甄宓的不满,因此导致有些事情吴良并没有能够通盘托出。
而因为这样的原因,吴良自然也是有着充足的理由看出来即将出现的“哗变”却并未提点。
不过同时吴良又用这种可能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的方式帮他解决这件事情,貌似也符合他这位“义士”的行事风格。
“玄德兄的意思是,那为我报信的乡民可能是那位义士的人?”
赵云终于大概听明白了刘备的意思,脸上露出一抹惊色。
若果真如此,这便已经等同于“未卜先知”了,这可不仅仅只是异士那么简单,放到民间那一定会成为人们公认的陆地神仙!
天底下竟真有这样的奇人?
“如此说来……”
刘备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回头看向立于他身后的关羽与张飞。
“!”
关羽与张飞与他六目相视,多年的默契令他们瞬间便明白了刘备的意思刘备这是打算再次向吴良求助!
至于求助什么,自是不言而喻。
这件事刘备是势在必得,只有这样才能够暂时解除他们的困境。
毕竟此时此刻,刘备虽然与赵云有些交情,但他又不是穿越者,根本无法确定赵云是否愿意散尽家财追随于他,这可不是赵云一个人的事情,后面还有整个赵家。
甚至这件事他都不敢教赵云知道。
因为他还算是了解赵云的性子,赵云当初向公孙瓒请辞时,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喊我去盗墓 最新章节第五百三十七章 岂曰无衣(4000),网址:https://www.v377.net/131_13132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