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沙子下的手!(4000)(2/3)
作品:《曹操喊我去盗墓》”面前,成了“西王母”的信徒或是俘虏?
“不合理啊……”
这故事怎么看都很不合理,给吴良一种怪怪的感觉。
不难看出来,那些圆头人才是这些“连环画”的主角,而刻制这些图案的人应该也是圆头人一方。
否则便不应该占据“连环画”的大部分篇幅,每一幅图案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方头人与“西王母”则只出现在一两幅图案之中。
但按照吴良的阅读顺序联想出来的故事。
对于这些“主角”来说明显是一个令人胸闷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对于这些“主角”来说非但没有任何代入感,甚至还是莫大的耻辱……需知可不仅仅是后世网络小说需要代入感,一个民族或部落传承的故事传说也同样需要代入感,就像此前提到过的《羌戈大战》一样,作为羌人的史诗传说,便必须是作为“主角”的羌人获得了胜利,否则便不会有任何市场,不可能流传下来,更不可能刻作石画。
卧薪尝胆么?
就算是卧薪尝胆,最后也得是个反败为胜的结局,而不是反胜为败。
另外。
不要忘记图案中的那颗形似“宝石”的东西,从图画中可以看出那是圆头人视若至宝的东西,可依照吴良现在联想出来的这个故事,那玩意儿根本就没有起任何作用,也并未被方头人夺走,就好像小说中主角得到了一件逆天神器,但知道故事结束主角战死,这件逆天神器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甚至连面都没有露过,这怎么说得过去?
还有圆头人种植出来的那种古怪植物,那玩意儿亦是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完全可有可无,刻出来做什么?
“太阳墓”也是。
后世考古已经确定“太阳墓”是古墓,而并非其他的什么图腾之类的遗迹,但埋葬死人的墓地不是应该修建在战争之后么?
所以逻辑上有很多地方解释不通,吴良觉得应该是自己方才阅读“连环画”的顺序出了问题……
好在这些图案就摆在那里,就像给了吴良几个词,要求他组成一句通顺的话一般。
这是后世小学语文课便在学习的课程,甚至应该还要更加简单,因为这些“连环画”肯定是有顺序的,不是从左看起便是从右看起,绝对不会打乱,现在他只需要找到第一幅图案,二年后再判断出正确的顺序即可解读出正确的故事。
如此蹲在石台旁边沉思了片刻。
“会不会是这样?”
吴良看到了一个对圆头人而言乃是大圆满结局,并且那颗形似“宝石”的东西与那些植物都发挥了应有作用的故事。
依旧是从左往右观看,只不过要从方才的倒数第二幅图案看起:
方头人仗着人多势众对圆头人发动了战争,杀死了他们的亲人,侵占了的家园,烧毁了他们的房屋。
残余的圆头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去昆仑山向西王母求助。
于是西王母给了他们一颗奇特的“种子”,而不是吴良此前猜测的宝石。
圆头人将“种子”带回来种出了一种奇特的植物。
而后他们又按照西王母的指示修建了“太阳墓”。
在这种奇特植物与“太阳墓”的“帮助”下,圆头人拥有了足够的人马,最终他们齐心协力将方头人打败,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么看起来,这幅“连环画”就又变成了一个反抗侵略者,最终反败为胜保卫家园的主旋律神话故事。
吴良做了许多次尝试,确定这才是所有的组合之中最合理也最合情的故事,并且图案中所有出现的东西都有了相应的用途。
但这个故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吴良无法解释的。
那奇特的植物与“太阳墓”究竟在故事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又或是如何起了作用,才使得圆头人的人马超越了方头人,最终反败为胜?
吴良此前已经看过外面的那些植物,它们看起来并不像是能够为圆头人提供食物的农作物。
而“太阳墓”对于背井离乡的圆头来人说,亦是只会耗费他们本就不太充足的劳动力,并不能直接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
所以要说圆头人依靠这两种事物繁衍生息,历经多年终于人丁繁盛,最终成功完成了复仇大业,这似乎也并不怎么合理……
另外。
这些“连环画”中似乎并未画出这个故事真正的结局。
真正的结局应该是,这些圆头人最终也并未寿终正寝,他们虽然打败了方头人夺回了自己的家园,但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全都化作了栩栩如生的石像,永远留在了这片奇异世界的遗址之中。
当然。
这个结局未必便与“连环画”中的内容存在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为吴良这个不明真相的后世过客提供了一种可供猜测的可能性……
……
如此暗自将“连环画”中的内容记在心里,吴良又在这间社屋中环视了一圈,并未看到其他值得着重注意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喊我去盗墓 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九章 沙子下的手!(4000),网址:https://www.v377.net/131_13132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