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1/2)

作品:《位面穿越之天神职员

离开了襄阳,罗皓文驾上云头向北飞行,追随忽必烈而去。自己所做的就只有这些了,之后便全力辅佐忽必烈吧。

有着“仙人”的帮助,忽必烈夺位比原本更加顺风顺水。成为大汗之后,忽必烈也遵行仙人指点,发布诏书安民,对汉人等各族人采取兼容并包一视同仁的态度,并亲自访查民间疾苦,虽然一开始有些难,但是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北边的形势已经是一片大好。原本是北人向南逃难,此时却有不少南人反往北去。而后忽必烈又大发诏书,列举了南宋朝廷几大罪状,大宋之声誉更是每况愈下。

待得北方安定,忽必烈再次率军攻宋。复又来到襄阳城下。郭靖黄蓉此时已垂垂老矣,听那民间议论,叹息天命终究不可违。便亲自来到忽必烈军帐,愿以性命及宝物换得襄阳军民平安。忽必烈却热情地接待两人,口称“叔父”“叔母”,并道出自己从未打算屠城,也不要二人性命。郭黄两人不由感叹:“虽是蒙人,却乃真天子之相也。”于是献上了传国玉玺,忽必烈也遵守承诺,没有屠城,进城后亲自参拜“罗仙祠”以及阵亡将士的墓碑,并读了一篇悼文,言道对于往昔蒙古军野蛮行径很是痛心,在此道歉,同时说道这些阵亡将士虽是势力隶属不同,皆是英雄豪杰,却是不必分蒙汉。襄阳民众听得忽必烈言辞诚恳,心下也有认同。因此心中也竟有些接受了忽必烈。此后蒙古军队进军神速,受到的抵抗却是不多。南宋朝廷节节败退,奸臣贾似道被杀死于厕所中,南宋幼帝向南奔逃,直到崖山。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而死。自此南宋灭亡。同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称帝之后,忽必烈任命官员无论蒙汉回藏,皆是一视同仁,凭才而上。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并鼓励社会经济,重视科技创新,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整饬官吏,严打腐败官僚,使得国内一时政清人和。后忽必烈得仙人协助,建起了繁华的元大都(今北京),世传仙人亲赐一座由黄金玉石珠宝所造的宫殿,(这自然是罗皓文的手笔)。

忽必烈在位时,鼓励商业发展,不仅发展陆上丝绸之路,还聘用善造船的南人建造大船,鼓励海上贸易,将元青花瓷、丝绸、茶叶等特产销往各地,换来他国特产。与成吉思汗不同,忽必烈非常重视文化传承,专门在大都附近选址,建造了一座震古烁今的史学瑰宝“万世春秋塔”(也是罗皓文帮忙)。虽名为塔,却似是石窟,其中凿刻了自炎黄之后直到忽必烈登基的各族历史。并收藏有不少珍贵文史文物。虽中国算是沦亡外族,但是大元却继承了传统华夏文明,因此后世历史学家多如此评判:“在战争结果上看虽是蒙古族征服汉族,但是华夏文化并未丧失,反而被注入了更加富含生机的血液,就如几千年前炎帝皇帝部落合并为一,化作炎黄大族一般,”

几年后,大元帝国已是世界有名,西域诸国纷纷来朝,马可波罗便在此时来到此地,受到了忽必烈热情接待。在亲眼看过了黄金白玉宫以及万世春秋塔之后,不由得叹为观止。回国后写出不朽名著《马可波罗游记》。此时的大元已然远超过当年盛唐,包括日本、高丽在内的亚洲各国纷纷做了大元属国,并派遣使臣前来朝拜,齐称忽必烈“天可汗”。高丽王做了忽必烈的女婿,日本天皇之则派皇子亲自前来拜访学习。忽必烈此时声望已然超过了当年的成吉思汗。此时大元的疆土比原本历史上要大上许多。后世史学家称忽必烈为“超越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皇帝。”

或许由于“仙人”的协助,忽必烈对道士也是很尊敬,曾经亲自前往重阳宫拜访,并下旨敕封。当时的掌教犹豫再三后,叹道:“(道德)经中有云:圣人不仁。忽必烈虽是蒙人,却对各族百姓一视同仁,实乃圣人之功。若是不接这敕封倒显得我们重阳宫心胸狭隘,歧视外族了。”于是便恭敬下拜,接下了忽必烈的敕封。

忽必烈在位共40余年,年内倒是风调雨顺,没什么饥荒水患之类大灾,虽有些小灾,不过物资人员调度及时,很快就解决了。忽必烈于90岁时退位,传位于真金太子,于96岁驾崩于大都,真金依照其临终遗嘱将之送归草原,依照蒙古风俗安葬。后世依旧寻不见他的墓葬……

**************************************************************

“主人,这样的结果,你觉得满意吗?”

几百年后的1972年,嘉碧与罗皓文一同飞翔在北京市的天空中。此时的北京已经是新中国首都,这百年以来,罗皓文大多是在隐居修炼,偶尔出来推动一下历史进程。自己对这个位面改动太多了,大元帝国……或者说忽必烈当年的影响甚是深远,让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了强大的生机与创造力,即使朝代更替,依旧是蓬勃发展,此时已是世上的强国之一,乃至鸦片战争日本侵华等事件竟然是没有发生。此时的中国虽然在某些方面尚是无法赶超超级大国美国,不过也是位居第二,相差不远,在世上有着极大话语权。中华、欧盟、美利坚在世间呈现三足鼎立的趋势。看着比原本位面要好上不少的中国,罗皓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位面穿越之天神职员 最新章节第九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网址:https://www.v377.net/0_6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