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席卷淮南(2/3)

作品:《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袭为中郎军!”

“封太史慈为先登校尉!”

“封……”

待封赏完在场众人,刘繇看向刘基。

“吾儿刘基听封!”

刘基一惊,他没想到刘繇竟然要给自己加封!

他立刻出列:“我在!”

刘繇见自己的麒麟儿有些惊惶,好笑道:“你往日倒是机灵,怎么今日听封反而张皇?”

刘基解释道:“阿爷,我尚小,未曾想远离大人。”

刘繇笑了:“你怎么知道我要让你出任地方?你们看看,他口口声声说不想离开我,但我还没说封他当什么官呢!吾这元子也开始学会口是心非了,哈哈!”

群臣皆笑:“哈哈哈哈!”

刘基摸摸脑袋:“孩儿任凭大人吩咐!”

刘繇颔首,沉默良久,仿佛在做什么重大决定,最后下定决心,长舒一口气道:

“哎——!吾儿才智过人,子将兄曾言你有光武之资。我意让你任地方父母官。”

“庐江太守陆康年岁已大,又经舒城一战,身体大不如前,近来多次书信吾,欲告老还乡。吾想让你接替他,任庐江太守,你可愿意?”

刘基心下大喜!但还是故作镇定道:“孩儿年幼,若出任地方,还请大人助我!”

刘繇疑惑:“说吧,你有什么需要我相助的?”

刘基道:“孩儿常闻江东诸名士风采,而今出任郡守,想请父亲替我请他们来辅佐我!”

刘繇眨眼:“你且将他们名字说来,若真是名士,吾亲自替你去请!”

刘基说出几人名字:“大人且挺好,孩儿想请的几位分别是:彭城张昭张子布,曲阿长顾雍顾元叹,郴县令阚泽阚德润,无锡长张允,还有张纮张子纲!”

刘繇听完几人名字,不禁赞同:“此皆海内名士,吾儿有眼光!”

于是刘繇说:“此事吾知道了,顾雍和阚泽都在下面任职,吾会调他们到庐江。张昭和张纮二位先生吾不知在何处,但我听说他们避居扬州。待我去信许子将一问便知。”

刘基满意地说:“有阿爷为我请来各位先生,我又怎么不敢去赴任呢?”

于是,刘基以虚岁十二岁的年纪,上任庐江太守!

同行者还有刘基的三千解烦卫,太史慈、董袭、于麋三人皆随行,另外还有刘基的教习先生高岱。

封赏完毕,刘繇还要与众臣议事。

因为在一连串的高歌猛进后,刘繇的地盘极速扩张,但却同样需要消化袁术丢下的烂摊子。

原来袁术去岁四处征战,今年又举大兵南征,致使淮南各地闹粮荒。不仅如此,淮南各地因为缺少民力,就连春耕都错过了!

等刘繇得知情况后,已经是五月中旬,连抢种都来不及。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夏秋冬三季,整个九江的民人几乎都需要江东来供给粮食。必须等到8月播下的晚稻成熟,九江才能勉强自给自足。

于是刘繇止兵歇战,就连原本率五千丹阳兵攻打寿春的周昕,也被命令遣回两千士卒。周昕只好停止攻打寿春,转而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

为了缓解九江各地缺粮的情况,刘繇同意了吕岱的建议,将袁术屯放在阜陵的数万石粮草拿出来,开仓放粮稳定民生。

但这都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时之急。吕岱还要等刘繇从江东调集粮食。

至于江东是否还有粮食可以调集?这就不得不提到刘繇刘基父子结好世家的好处。

其实经过快一年的抗袁战争,刘繇治下江东各郡囤积的粮草也消耗了十之七八。目前各郡包括会稽、豫章二郡,能拼凑出来的粮草也不会多于五万石。

同时还需留足各郡地方驻防部队的粮草。所以能够从江东调往淮南的粮食最多不过两万石。

但是!

由于刘繇任命朱桓为钟离县令,这使得吴郡四大豪右之一的朱氏得以将家族势力扩张到江北淮南,为了表示对州牧的支持和感谢。朱氏从家族粮仓里取出三万石粮草,由朱氏的两千部曲押往钟离。

由此,钟离一带粮食匮乏的情况得也缓解。

钟离县有口八万,这三万石粮食节约着赈济灾民,应该能撑过今年。

如朱氏这般的,还有被刘基请到庐江的顾雍所代表的顾氏,刘基初到吴郡时结识的张氏,被刘繇解救的陆康陆氏。

这些江东豪右出于利益交换,纷纷献出家中存粮,帮助刘繇平息淮南的粮荒。

至于淮南本地的豪右会不会反叛?

刘繇刘基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经过袁术的祸祸,淮南本地的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席卷淮南,网址:https://www.v377.net/410_4108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