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扛枪的遇上了玩笔的(2/3)

作品:《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上战场也不一定就得扛枪嘛,”蔡文升深有感触的说道:“战地记者的笔,同样也可以成为一把利刃。”

“说得好,”年轻的江科长带头给老蔡鼓起了掌:

“不但是一把利刃,还是一把为前线战士披荆斩棘的利刃。”

1982年,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沉淀,李存葆在一次外出学习中,偶遇了《十月》的编辑张守仁。

面对张守仁的约稿,李存葆终于与对方聊起了自己构思已久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相比两年前的自己,这一会的李存葆同志已经学会了“将现实带入理想”。

之前一直想揭发的干部子弟临阵转业事件,也被他改编成了一位:

【先绞尽脑汁寻求转业,后不顾自身安慰冲锋陷阵,并在战后积极为烈士家属偿还债务、坚持为牺牲战友打抱不平的成功转型人设。】

听完了李存葆的叙述后,泪流满面的张守仁鼓励对方立刻动笔。

于是在学习班结束后,李存葆并没有着急返回部队,而是留在燕京历时半个多月,将自己这部酝酿已久的小说一气呵成。

火速送到张守仁手中之后,信守承诺的张编辑一字未改的将这部《高山下的花环》刊登在了《十月》的页面中。

临阵转业的干部公子、g时出产的哑炮、带血的烈士欠账单,这几篇江山此刻没找到的采访记录,在小说发表后,立刻让人民看见了一部不一样的前线小说。

一股“花环”的热潮,也很快在社会上蔓延了起来。

各家出版社的接力印刷,使得这本《高山下的花环》在当年就出版了1100万册。

为了得到《花环》的影视改编权,一时间所有的电影厂都在忙着联系李存葆。

但出乎意料的是,《高山下的花环》的影视改编权最后落在了上影厂的手里,而近水楼台的“八一”厂却被意外出局了。

究其原因,只因为上影厂的导演谢晋在最紧要的关头,给李存葆同志拍去了一份多达600字的电报。

这封斥巨资的电报中,有一句话彻底打动了李存葆。

【只要将《高山下的花环》交给我,我保证将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原著小说。】

在谢晋出现之前,还没有任何一家电影厂肯对他做出承诺。

天知道为了这句简简单单的承诺,谢晋以及上影厂的领导将和多少高层人士打太极。

但最后,谢导不仅说了,还的确做到了。

在这部集结了斯琴高娃、唐国强、倪大红等优秀演员的电影里,也出现了不少轰动一时的台词。

【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

【我们烈士陵园见。】

【真要打起仗来,还得靠咱们这些庄户孙。】

【我就不信,200亿换不来他一捆甘蔗。】

【6000名阵亡将士里,有500多人是死在了自己国家的劣质武器中。】

【他奶奶的,开后门开到老子这来了,她越是心疼她的儿子,我就偏要让她的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

这些震耳欲聋的台词,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上映之后,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还将一桩桩战争后的现实问题,摆上了桌面,提上了日程。

在电影上映时,一位普通战士的抚恤金仅为550元,即使是师级干部也只有700元。

但,之后没多久,抚恤金的标准就进行了大幅度的上调。

原本550元的普通士兵抚恤金,在翻了几倍后,被上调到了2000元的标准。

而那个时候,恰巧也是老山战役即将打响的时刻。

“如果李记者也有此打算的话,”江山再次叮嘱蔡文升:“你别忘了告诉他,只要他肯写出小说,我们报社必将一字不改的帮他发表出去,是吧总编?”

说完,江山看向了老大。

“没错,”江海点头表示同意:“只要他肯写,我们就帮他刊登出来。”

“好的,”蔡文升接下了这项任务:“我会继续和他联系的。”

……

浦江城的轻工局里,坐在会议室的许局长,正一个劲的揉着脑门。

就在刚刚结束的会议上,来自燕京的领导宣布了一个决定。

【始建于1955年的援助越一南火柴厂,被即刻合并进了浦江进出口管理办公室。】

而这间进出口办公室,正好就归属于许局的管辖范围。

“许局长,已经散会了。”

当会议室里只剩下自己的顶头上司时,站在许局长身后的韩科长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唉~”

长叹了一口气后,许局长还是站了起来:“我们也走吧。”

返回办公室的路上,韩科长和许局一样揪着眉头:

“许局,您想好怎么安排这间火柴厂了吗?”

“我没记错的话,咱们市一共有14家火柴厂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最新章节第270章 扛枪的遇上了玩笔的,网址:https://www.v377.net/404_40484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