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141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2/3)

作品:《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己这口小家的经济发展。

“周末特别版?”江海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办报方式。

蔡文升比他也好不到哪去:“怎么个特别法?”

“扩版,”江山早就想这么干了,但是广告的征订量一直没跟上:“咱们报社的发行量一直就围着八万打转,得找机会突破一下。”

蔡文升先不管发行量,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果扩版,哪怕是个单张,一时间上哪去找那么多文稿。”

江海也想到这一点:“周末扩版?也就是说以后每逢周末都的扩,稿件的确是个问题,关键还得是有质量的文稿。”

“这个再好办不过了,”江山从来不觉得这算啥问题:

“中长篇连载、其它报刊转载、国外的国内的都上,既然是周末版,只为人民服务……”

想想那几家即将问世的传奇杂志,都是靠什么火起来的?

“再说第一期咱们都不用费那劲!”江山早想好了对策。

蔡文升惊讶道:“难道你已经收集好文稿了?”

江山指了指自己:“我不就是现成的嘛,那么多读者来信要求重新刊登《潜伏》,

咱们干脆就利用周末版给他来个《潜伏》增刊,还有之前那些高考题,也可以搁一块凑一张综合性试卷。”

“对啊,”江海忽然想到:“过几个月又要高考了,咱们得为今年的高考生送上一份大礼。”

江山点了点桌上的报纸:“内容提要就叫《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

蔡文升笑了:“这样一搞,到了下个周末,发行量还了得!”

“破十万!”

“必须的!”

“同志们,”江山敲重点了:“广告征订量一上来,周末版就更有内容了。”

一旦资金到位,还愁没有好新闻?

过两年,可是国内文学创作的天堂。

江山很愿意看见,自家的周末增刊上遍布名家名篇!

《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最早发行周末增刊的报纸,1981年首推了“星期刊”。

接着就是1982年南-京的《周末》报。

之后,全国的报纸跑步加入……

下班回家的一路,江海与老三聊着聊着就又骑回了安和街。

“大哥,明天见。”江山摆摆手,提着自行车过门槛。

“着什么急,”江海紧随其后:“一会吃饭时继续聊。”

“妈说你再回家吃饭,就得交伙食费了。”

“这话也就你会说。”

“……”

刚进小院,就看见一众人围着李若诚。

时不时还喊出一声:“哦,”“乖乖,”……

江山兄弟俩凑过去一看。

正好看见李若诚起开了最后一瓶幸福可乐。

江爸迫不及待接了过去:“我的天,可真邪了门了,还是再来5毛。”

江妈赶紧点头,她就羡慕这:“这都多少天了,买三瓶三瓶全是再来5毛。”

一旁的应如画,眨巴眨巴眼看的满脸新奇:“真好玩。”

江川早就想建议了:“李叔,你怎么不多买几瓶可乐?”

李若诚抿嘴笑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就图个乐,还能靠它发财不成!”

“呵呵呵,”李怀英收起了瓶盖:“如画又来写作业了,正好你们把可乐拿回去喝吧。”

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的拿起可乐,往里屋走。

跟着进屋的几位都在忍着笑。

这段时间家里的可乐早没人喝了。

李家的、报社的……关键都还没有瓶盖,即使江川想带到学校都不成。

现在已经是四月,距离高考时日无多。

但,两个小姑娘依然是一副高高挂起的学习态度。

“如画,”江妈忍不住给小姑娘夹了块鱼:“想好考哪所大学了?”

“妈,我们俩是不会想这个问题的。”

江川和应如画的脾气,截然相反。

一个吞吞吐吐、一个有问抢答。

江妈白了小女儿一眼:“你当人如画跟你一样?”

江川和如画,抿着嘴对瞄了一眼,脖子一缩相视一笑,幸好还有好友相陪。

“我……我应该考不上大学的。”应如画的声音越说越小。

江川倒承认的爽快:“我也一样。”

满桌家属,鸦雀无声。

江河这时倒说话了:“你不是天天晚上都在学英语吗?”

“也就英语和语文还行,”江川实不相瞒:“但英语只作参考,不记分。”

江山早料到了:“考不上不要紧,明年接着考。”

应如画双眼一闪:“我爸也是这么说得。”

江山立刻点头:“你爸比你有脑子。”

小姑娘也不恼,只笑着和好朋友吐了吐舌头。

“你可真会说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最新章节143.第141章 给高考生的一份大礼,网址:https://www.v377.net/404_40484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