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228三品可拓展机缘,动静之衡((3/6)

作品:《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模样,平时自然还是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之类。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剑如其字,剑如其人,观其笔墨,便仿佛有韬韬剑气跃然于纸面之上。

而儒家咏诵一脉修士的字画,便平和许多。

“贵派乃道家符箓派之圣地祖庭,符箓可通鬼神天地,向上古溯源,与我辈读书人的学问,颇有相通处,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向雷道长请教其中学问。”张徽言道。

雷俊:“殿下太客气了,这是贫道的荣幸。”

这位大唐太子殿下遐想:“听闻南荒巫门亦有礼乐,同我中土道、儒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希望将来有机会参研一二。”

他身旁一个身材挺拔的儒服青年点头颔首:“主要是巫门神舞一脉。”

张徽眼前一亮:“正清,记得你二叔之前随大将军一起去了南荒?”

儒服青年应声答道:“京中来信,托陛下和殿下洪福,二叔已经返回京城。”

他显然知道太子殿下对什么感兴趣,是以先前通信时专门请教过家中长辈:“据二叔说,巫门神舞一脉祝祭舞乐,虽不如我大唐礼乐文明昌盛,但亦有独到之处,所成鬼神祭阵,沟通天地,也有借法自然之神妙。”

张徽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神情中不自禁流露出向往之色。

雷俊旁观,视线扫过张徽身旁几个年轻人。

方才这接话的青年儒生,名上官正清,乃上官一族子弟,是如今的太子伴读之一。

上官一族乃大唐武勋世家之首,家学渊源,几乎可称如今大唐第一武道世家。

张与上官一体,多代联姻下几乎不分彼此,唐廷帝室掌握的诸多武道绝学传承,都是同上官一族共享的。

不过,上官一族也并非限定族中子弟只能修习武道,亦有少部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的人,朝不同方向发展。

上官正清,便是修习儒家道统,自幼便是太子伴读,与太子张徽年龄相若,几乎可以说是一起长大,其母正是帝室张家之女。

真要算亲缘关系,他和浔安王张穆幼子张子烨相比,同太子张徽之间,还不好说谁远谁近。

这趟随张徽一起出京的太子伴读,一共四个年轻人。

除上官正清和张子烨外,还有青州叶族子弟叶嵩。

这位,正儿八经同太子张徽是表兄弟,其父同张徽之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都是如今青州叶族族主叶炎的子女,叶嵩乃叶炎嫡孙。

不过相较于这三人,雷俊反而更关注第四人。

原因不是此人背景多么雄厚,恰恰相反,是他背景太普通了。

同学们都是什么皇族子弟、勋贵子弟、世家嫡孙。

而这最后一位小朋友,就雷俊所知,乃是寒家子弟出身,一年前还在新开的学宫就读,最近才新调到东宫为太子伴读。

听说,是太子奉陛下旨意在学宫上课时结识的小伙伴。

联系女皇新开学宫和近年来大力提拔庶民子弟的动作,这个名叫孟少杰的年轻书生,想不惹人关注都不行。

再联想太子与之非常谈得来,自然也叫不少人猜测,太子殿下这是受了自家姑母的影响。

但有个小问题……

孟少杰的资质,相对平庸。

倒不是说他当真就是庸才。

严格地讲,孟少杰不差,不说天才妖孽,也算个可造之材。

龙虎山天师府有蔺山在学宫任教。

孟少杰虽不是他的学生,但因为后来成为太子伴读,所以蔺山也专门关注过。

此子非才气照射斗牛之异材,但文华之气也算浓郁,求学踏实认真,有名师指导且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不要出天堑劫难下折戟的大意外,是有希望冲击中三天境界的。

机缘福泽深厚的话,五重天甚至六重天也可以努力下。

天下修行者众,绝大多数人其实一辈子都滞留在下三天甚至是只能困在一重天起步阶段。

似孟少杰这般,已经是万中无一的人才了。

但凡事怕比较。

就像太子张徽,十九岁的四重天境界修士,就算放眼天下,在各大名门、圣地也不好找,说他不及预期,是因为他乃大唐储君。

而张徽的伴读小伙伴,不论上官正清还是叶嵩、张子烨,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天赋过人,在人才辈出的帝室、上官一族、青州叶族也都是作为重点苗子培养,全是奔着上三天去的。

将来只要不夭折,必为各家栋梁。

这种情况下把孟少杰扔进去,说得刻薄些,就有鸡立鹤群之感……

他眼下亦非常低调,待在人群中仿佛个小透明。

还是张徽挪步过来,关心地问道:“少杰,又不舒服了吗?”

“谢殿下关心,臣无大碍。”孟少杰连忙答道。

张徽转头看向雷俊,客气地问道:“龙虎山乃当世道家炼丹制药的第一名门圣地,不知可否请雷道长帮少杰看看?”

雷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最新章节第229章 228三品可拓展机缘,动静之衡(,网址:https://www.v377.net/404_40454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