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集结起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2/3)

作品:《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现在欧洲的鹰国、砝国、得国、意大丽、瑞典、挪威等大多数国家,以及米国、奥大利亚、鹅国在紧急磋商后都已同意加入这个“星球防护罩”计划中,剩下的国家是否参加,已影响不到大局了,顶多就是达不成三大目标罢了,但抵御住“超巨型太阳风暴”的袭击,秦克还是有极大的信心的。

秦克的强硬与果断态度,却让那些犹豫不决的科学家代表们慌了手脚,万一将来真发生“超巨型太阳风暴”,那自己国家的上空不受保护,直接导致地磁暴的发生,那后果……他们越想越心惊,当下不敢再犹豫了,赶紧回报国内。

当天夜里,几乎所有与会国家都发来了正式的确认函,同意参与“星球防护罩”计划,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秦院士想要什么资源、想要什么技术人才,都会全力支持与配合。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答复,真正具体落到实处,如怎么合作、怎么保证效果等等,涉及到太多的国家与利益,这就只能由各个国家派出代表进行磋商了,秦克作为科学家就不管这些了,他现在只考虑如何制订“星球防护罩”计划中的技术方案。

一个能覆盖整颗星球、还要能动态调整功率的“星球防护罩”技术方案,想想就够复杂的。

既要确保在“超巨型太阳风暴”袭来时,能挡下所有的“攻击”,避免星球的“磁场外层”受到损伤,又要想法子利用这次“超巨型太阳风暴”来实现对星球的公转轨道、自转倾斜角度、南北极磁场的调整。

整个防御过程还不是几秒钟的事,而要持续起码四五天。在这期间、星球的公转与自转都在持续……

这么多限制条件就够让人绝望了,还要考虑“星球防护罩”具体该如何实现,基站建在哪里,此外还得思考最关键的能源问题怎么解决。

比如需要多少能源?光靠核裂变发电站提供的能源能不能满足?又需要建多少核电站才够用?是否要祭出大杀招“可控核聚变”?

光是“星球防护罩”的方案与论证,估计就得花上半年时间了。只剩下的三年半,能够保证方案的落实与实施吗?

这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还涉及到工程学、管理学、统筹学、人力资源管理……

除此之外,在这四年里,“极端气候灾害的预测与应对”也不能停下来,毕竟接下来的四年里,“小冰河时期”还会持续,夏天高温干旱、冬天严寒暴雪的极端灾害问题依然会出现,而龙卷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也会频繁发生。

也就是说,秦克在接下来四年里,必须两面作战。

一方面是继续防御和应对目前越演越烈的“极端气候灾害”与“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要研究出“星球防护罩”,化解掉四年多后的“超巨型太阳风暴”带来的“第一征兆”大灾难。

想想这庞大的工作量,换了别人恐怕会直接崩溃放弃了。

但秦克没有。

他早就极冷静地分析过这两大问题并有了应对的法子了。

第一项大工作,即接下来的“极端气候灾害的预测与应对”,秦克已胸有成竹。

目前流体力学实验室的人才基本上培养出来了,在预测这方面已做得相当不错了,而且随着找到了极端气候灾害问题的根源,“极端气候灾害预测大模型”也完成了相应的优化工作,接下来的四年只需要根据每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小小的优化升级便可,不需要秦克再投入多少精力了。

有了“极端气候灾害预测大模型”,流体力学实验室足以承担起这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极端气候灾害预测与应对。当然,如地震、龙卷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预测,秦克就没时间精力去跟进了,只能交给各国的气象中心之前成立的科研团队继续跟进,提高预测的效果了。

起码有了-方程及其通解这个“大杀器”在,预测工作的不断完善提升将会比以前容易得多。

至于第二项研究并建立“星球防护罩”的大工程,秦克根本就没想着自己一个人将管理压力来全扛起来。

老陶和宁青筠肯定是继续当他的副手,秦克还打算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根据各国派出的科研团队技术特长分派技术攻关任务,他只接对各个团队的领队,团队内部的管理则由领队来负责了,他只盯着各个团队最终的研究进度、结果。

至于各个团队的领队——汤姆森与陈立成将接手“全球极端气候大数据高级分析团队”,其余团队由各国自行推荐,但一旦秦克发现不胜任,有直接罢免并要求重新安排领队的权利。

总之,就一个目标,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确保“星球防护罩”在四年内建成并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第一步,就是集结起大批最优秀的、能协助制订“星球防护罩”技术方案的科学家来夏国。

是的,核心团队的主要办公地点在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最新章节第九百八十二章 集结起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网址:https://www.v377.net/404_40400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