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跟随秦院士,做真正的科研!(2/3)

作品:《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应该会对这个工作很感兴趣。】

【从上面的诸多评论我大胆推测,全国大多数满足条件的专业人才都会投上简历,有愿意与我赌五毛的吗?(狗头.jg)】

【楼上的你还不够大胆,去了国外的优秀人才说不定也会回流呢,之前不就有报道了吗?很多出了国的留学生在毕业后都返回清木大学或者北燕大学工作,就是冲着秦院士和宁院士的名气回来的,这趟的机会,他们怕不会错过。】

随着热度的急剧上升,#秦院士夫妻招聘研究英才#在短短半个小时内便冲上了热搜第一名。

对此,国内研究机构的态度两极分化严重,有些与姜为先院士、秦克等较熟悉的,比如夏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数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等,都鼓励年轻研究人员报名,顺便他们也能缓解一下人员过多的问题。

也有许多研究机构、特别是一些商业研究机构或者规模较小的研究机构,都如临大敌,毕竟不管哪个研究机构,28周岁至35周岁都是研究主力,一旦骨干流失会很头疼,但这事情又没法子明着反对,除非有合同约定了工作年限,否则谁又能限制得了谁的人身自由与工作自由?

邱孝杰身为气象气候灾害防治研究院里的研究人员,也感觉到院里的气氛在压抑中变得浮躁起来,只是谁也没说自己到底有没有投出简历,毕竟副院长何福源院士已几乎明示过,让大家注意分寸、不许积极配合“夏国厄尔尼诺防灾应对指挥中心”的工作,这不就是表明了何福源副院长对于秦院士是不太感冒的吗?

院长钱鸿宾院士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虽然没发表任何观点,但何福源的表态不可能没有他的默默支持。

就在这份《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招贤令》发出来不到两个小时,何副院长召开了全体会议,内容很简单,要求大家安心工作,不要被外界的噪声所扰动。

会议结束后,还有流言从何副院长的狗腿子那里传出,说如果谁敢随便跳槽,就是“叛徒”,会得罪院里所有的院士,以后不管到了哪里,都不会好过!

得罪业界里的五位院士,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邱孝杰纠结至极。

他今年33岁了,在这个研究院工作的时间已差不多5年,原本刚刚博士毕业时,他还是很为能留在院里工作而荣幸,全家人也以他为荣,毕竟气象气候灾害防治研究院在业界的地位就摆在那,工资待遇也还不错,对外一说是国家重点研究院、跟随院士工作,连相亲都容易得多。

但入职两年后,他慢慢从职场愣头青中成长,才发现这里的氛围是如此让人压抑。

资历就是一切,关系就是一切,没资历没关系,随便创新或者提意见就会被当成是挑刺,更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生杀大权”几乎都握在院长副院长手里,不会讨好不会送厚礼,想换个岗位都难逾登天,更别说晋升了。

他入职五年,因为不擅长钻研,不愿送礼,虽然研究水平与研究经验都算是同年龄段中的佼佼者,依然还是不过是8级助理研究员,看似与7级副研究员不过一步之遥,但这一步的距离有如鸿沟。

竞争激烈,关系户众多,排队的人数众多等因素,邱孝杰感觉自己能在四十岁前升到7级副研究员都得烧香还愿了。

——这里解释一下科研人员的职称分级,硕士毕业能留下的都是实习研究员(10级之后),博士毕业或博后出站留下首先是助理研究员(10-8级),然后是副研究员(7-5级)、再之后是研究员(4-2级),往往2级研究员就是极限了,因为1级研究员就是院士。

邱孝杰不是没想过跳出气象气候灾害防治研究院,无奈当初签约时傻乎乎地一口气签了五年,提前辞职要交大笔的违约金,他家境不好,哪舍得交这违约金?

结果一拖就拖到现在,家里有房贷,儿子出生后要抚育,有老人要赡养,邱孝杰更不敢轻易动跳槽的心思了,他这专业也不算吃香,就业面偏窄。

直到近期眼看着五年之期快到了,他才私下里找到了愿意出1.5倍薪酬的企业研究机构,但这样就得举家搬离京城,到南方工作。考虑到父母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儿子的学籍问题,邱孝杰还在犹豫。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这份《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招贤令》,顿时怦然心动。

虽然从级别看来,气象气候灾害防治研究院是独立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较之清木大学下属的流体力学实验室更高一级,而且院士数量有五人,较之流体力学实验室里只有姜为先院士、郭维阳院士、秦克院士、宁青筠院士四人要多一人,但真正论起来,无疑是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吸引力大得多。

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姜为先院士是夏国物理界的泰山北斗,秦克和宁青筠就更不用说了,诺奖与菲奖的双料得主,全世界也就这么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最新章节第八百五十二章 跟随秦院士,做真正的科研!,网址:https://www.v377.net/404_40400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