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失之交臂的耶律楚材,名相王旦出世(2/3)

作品:《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元衡,刺伤副手裴度。

淮西之乱平定后,李师道深感朝廷尚有威仪,于是表示愿意顺从朝廷。

元和十三年,请求献出沂密海三州之地,不久后掀起叛乱。

唐宪宗派诸镇大军围攻,内部矛盾分化,为部将刘悟所杀。

刚出现武元衡,下一个就是他的仇人,系统也是会操作!

【叮咚,召唤第三人,五代十国南吴权臣,张颢,政治:91;】

张颢,杨行密麾下大将,担任淮南左牙指挥使,在杨行密死后不久,与徐温发动兵变,控制了南吴军政,使得杨渥大权尽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佑五年(908年),张颢与徐温弑杀君主杨渥,不久因与另一位权臣徐温有矛盾,被徐温派心腹钟泰章袭杀。

如此恩将仇报的白眼狼,王羽岂会要他,当即就把他给ass了!

【叮咚,召唤第四人,北宋名相,王安石,政治:99;】

王安石?

看到第四个候选人物出来,王羽的心瞬间激动起来!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王安石可以说是北宋王朝,一百六十七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

即便是今天的那些学者们,坐到一起,谈论起王安石时,依旧会大吵一架。

因为熙宁变法,会有一批人去谈论他的功与过。

但是没关系,如果一个人做的事能得到所有人理解,那他得普通成什么样。

就像他在诗中所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亦或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倔强,他才成为了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包括名臣苏洵在内,如砸缸出名的司马光、苏东坡、御史刘述、刘琦、孙昌龄、程颢、张戬、陈襄、谢景温、杨绘、刘挚,以及谏官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胡宗愈等,都与他作对。

欧阳修也屡次指责,以他为主推行的改革制度,而曹太后、高太后甚至说他“祸国”。

可身为一朝宰相,王安石丝毫没有退缩。

当然了,王安石之所以面临如此险阻,与他的超前理政思想也是有关系的,就以饱受争议的“青苗法”为例!

在此条例颁布以前,朝廷平衡物价的政策是“遇贵量减,遇贱量增”,亏空的永远是国库。

而“青苗法”的做法则是:把国库的存粮折算成本钱,以低息放贷给农民和手工业者,用于抵制地主、土豪和权贵们的高利盘剥,同时增加国库的收入。

具体操作是农民几户联保,以增加安全性,从国家机构拿到本钱去耕种和用于手工业经商,等收回本钱后再将所贷之款还归国库……

这等政策,别说是在北宋时期了,就算是繁荣昌盛的新国家,也是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后,采取的就是这种制度,建立了农村信用联社,并沿用至今!

换句话说,这是“市场经济”最早的雏形。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因为时代的眼光,没有推行下去,在苏洵弹劾完后、司马光弹,苏东坡弹劾完、范纯仁弹,最后王安石被迫罢相,复官后又因长子病故,主动提出了致仕。

于是,王安石病逝后的第四十年,北宋就灭亡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王安石母亲过世时,唯独苏洵没有前去吊唁,甚至还写下了《辨奸论》来暗讽王安石及背后的支持者,等到苏东坡获官后,他依然继续反对王安石变法。

可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正是王安石不计前,选择嫌搭救他,上书对宋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东坡这才因王安石“一言而决”保住了性命。

而此时,王安石已经辞官寓居在金陵钟山,他完全可以选择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可惜苏东坡的旷世才华。

后来,苏东坡从黄州复官时,刻意绕路去看望了王安石,一笑泯恩仇。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安石在,苏轼永远是那个北宋官员,而不会再有东坡居士。

王安石下台后,砸缸的司马光复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王安石制定的所有法规,并将革新派成员全部外放,还把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地送还给西夏……

所以后人说,北宋实亡于司马光,他才是“书生误国”的典型,

而元佑党之争,也一直持续到了北宋末年。

历史没有如果,可假设王安石变法能够顺利推行下去,一个王朝的命运就会变得很不同。

按理说,以王安石的新法取得的成就,黄金级别的政治家,那是名至实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最新章节第294章 失之交臂的耶律楚材,名相王旦出世,网址:https://www.v377.net/401_40188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