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实力大扩充(2/3)

作品:《上医至明

的诊断能力跨上一个大台阶。”

亓越目光闪了闪,说:“杨处长,你的意思是由我们中心培养内科科室骨干?”

杨迈沉声道:“对!内科各科室的重点培养对象跟在你和余医生身边学习两三年。”

“他们的实力,定然会有显着提升。”

亓越笑了笑,说:“杨处长,你这个想法有一些一厢情愿了。”

“各科室大佬都自负的很,更加相信自己的培养能力,可是不舍得把他们精心培养的徒弟或子侄,让出来的。”

杨迈呵呵笑道:“一个科室的优秀苗子,肯定不止一人。”

“有人不舍得,肯定也会有人舍得。几年后,就以能力差距见高低,定科室接班人。”

亓越明白杨迈这提议的真正用意所在。

华山医院发展这几十年,医二代、医三代也出了不少了。

有一些科室的资源和权益,被一些人凭借着这种父子关系,师徒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关系网,牢牢的把控在手中。

这让一些医术更加优秀的医生,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排挤,得不到足够的培养资源,最终没有达到本该达到的高度。

甚至有人不堪忍受,离职转投他处。

这就是利益共同体形成造成的发展固化,一些优秀人才的培养机会,还有上升通道,被利益团队夺去了。

这类情况,亓越在华山医院这么多年,亲眼目睹过不少例子。

十年多前,他曾非常看好一个青年医生,曾想带在身边培养。

奈何他的志向是做一名外科医生。

当时他的外科手术水平,在他们那一批青年医生之中,也是佼佼者。

但现在,亓越知道,那家伙在泌尿外科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副主任医师。

当年不如他的几个医二代,已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主任医师,成为了各科室顶梁柱。

这并不是说,那几位医二代如今的实力不如那人,是靠关系起来的。

完全就是因为那几名医二代受到了重点培养,实力提升快速,超过了那人。

如果当初更加优秀的他,也受到了重视和不遗余力的培养呢?

亓越晓得,这种如果和假设没有意义。

但是在任何地方,资源都是有限的。

即便如他,如果有儿子跟在身边学习,遇到一个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

最终,他很可能会把这机会留给儿子,而不是给更加优秀的余至明。

这不是自私,这是人性……

杨迈接着道:“亓主任,医院会尽可能的向中心倾斜资源,力争把它打造成全国数一数二的疾病诊断中心,医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

亓越笑道:“杨处长,你这个饼,画的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杨迈笑道:“亓主任,我可不认为这是画饼,以余医生的能力,实现的可能性很大。”

停顿一下,他又接着说:“我还想着,专门成立一个数据小组,记录和整理余医生经手的每一位病患资料。”

亓越脸色一沉,说:“这不太好吧?那都是至明自己的积累和收获。”

每名医生都有自己累积下的病例分析资料,这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一般来说,除了着书立作,或是传授给学生和子女,不会轻易外传。

杨迈沉声道:“病例信息既是余医生的个人财富,也是珍贵的医学财富。”

“我们帮着记录下来,一是减轻余医生的工作负担,二也是为了方便培养他人。”

“当然,这些宝贵信息,不会公开,只会开放给特定的授权人。”

杨迈又补充说:“余医生拥有开放权限的最终决定权。”

这番解释让亓越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谈副院长插言道:“亓主任,中心规模的这次扩大,如果只有你一位主任医师坐镇,这整体实力,是不是太单薄一些了?”

听到这,亓越瞬间明白了过来。

丫丫的,这些人是不怀好意,想要插人分权,继而削弱他对余至明的影响力。

只是,要把中心建设成全国数一数二的疾病诊断中心,医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单凭他自己确实力有未逮。

即便在之前,亓越也需要经常邀请其他科室的专家前来中心会诊。

只是……

亓越沉吟了片刻,磨了磨牙,问:“你们可有了合适的人选?”

黎垚、谈副院长和杨迈用目光交流了一下,还是杨迈开口了。

“亓主任,王春元医生如何?他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医至明 最新章节第426章 实力大扩充,网址:https://www.v377.net/321_32134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