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改革进行时(2/3)

作品:《新宋

,认可他武则天是理所应当去当这个皇帝的。

所以,他选择了佛教!

佛教当年兴盛是在南北朝之时,佛教的往生和玄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进入中原之后立刻就在中原大地盛行起来。

但相比较于道教的无为炼丹,那佛教更加的善于侵夺田垄土地,招收弟子,扩充势力。

也因此早到了一次次的打击。

为了抗击李唐皇室,武则天不但重用佛教,更是让佛教推广之中给了自己一个理所应当的名份。

而作为代价,佛教的拓张在她掌权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无法遏制。

除了那侵占的田地,掠夺的人口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佛教往生,轮回等等思想再一次的冲击了当时的中原大地。

自此,天下陷入了孔孟仁义儒道,魏晋玄风,李唐道家,武周的佛教,这四方思想不断的倾轧。

而在互相争夺之间,所有人都将这忠之一字彻底地放下。

因为仁义之论没有忠,魏晋玄风寄情于山水天理,没有忠。

道教求现在,佛教求未来,都没有忠。

似乎,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再次到来,可这一次的时代又和当年完全没有了相似之处。

这就是单纯的权臣,一代代的权臣。

而在太祖建立我大宋之后,为了防止权臣出现,便有了我大宋这无比独特的官员制度。

可根子上没有解决,便是当年欧阳公在出镇地方之后,仍然是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

在我大宋做官的,这文采都是不错的,这文采不错,这动辄就来上一首诗,弄上一首词,没了想法就去山水之间转一转。

谁也不去看那百姓,毕竟那魏晋玄风也好,那诸多理念也好,给了他们无数的理由。

他们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借口,先贤已经为他们想好了。

更何况当年还有真宗皇帝的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赵桓看着面前的李纲,这神色也慢慢的严肃了起来,整个人端坐的十分肃穆,看着喘息停下的李纲他再次点头。

“你继续,那如今这所谓新儒学又是如何?”

“当年周敦颐周公在面临着诸多问题,提出来了自己的意见,他觉得天下人不能如此,不能做了官要么得钱,要么就为了那历练山水,为了自己。

这般读书人不是读书人,不配做读书人。

这天下的读书人,都应该是范文正一般的人物才对!

所以,新儒家的想法也就出现了,而张载公接下来的横渠四句,更是确定了新儒家的方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新儒家的路。

正是因为之前的种种,所以才有了这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是自己为何而学,为生民立命是为官,为往圣继绝学是为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为了天下!

但这条路在程颢与程颐兄弟这里再次出现了变化。

程颢提出来了另一个思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新儒家,和皇权再次挂在了一起,可这一次他们要做的是连同皇权都压在下面。

他们将魏晋玄风再次融合,将理放在了天道的位置,天下万物都是因为理,我们想要做什么,都要去追求这个理。

甚至提出来了要限制我等**,只需要存在天地之间最基本的理就可以。

天地之间,饮食夫妻乃是这天地之理,其他口腹之欲,贪心之欲,钱帛之欲,名利之欲,都不过就是人的**罢了。

对于**,自然是要克制。

这不能说不好,可这若是真的放到了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

一旦上位者不能坚持,那么这将变成什么?

陛下,如今理学是好不容易走出来的这条路,如今这理学也是还可以改变的一条路。

既然如此,为何我等不用。

我等需要让天下的百姓明白,让天下的读书人明白。

杀戮与屠杀从来不是目的,我等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他们该去做什么,该去怎么做!

最起码,我等要让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名利钱帛!

而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看着李纲,赵桓活动着自己的头颅,不断的发出来一阵阵的清脆响声,那是骨头在转动。

“想要做到这句话,恐怕朕这辈子都要奉行此事了。”

“是!”

“朕这一辈子不能广纳嫔妃,不能修建宫殿,不能奢靡享受,甚至还要给自己身上套上诸多枷锁。

就因为这所谓的上行下效。

想要让天下人....就算只是为了一个样子,朕都要做出来这个表率?”

“陛下,圣明之主!”

.....

公元1138年,三十虚中再次被赵桓重新启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宋 最新章节第269章 改革进行时,网址:https://www.v377.net/272_27297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