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2/3)

作品:《铁血残明



庞雨扫视两人一遍之后道,“事情总有小节,不要因小失大,流寇近在眉睫,事情没一样能耽搁,本官只看结果,月底之前所有军官都要到任。”

两人躬身应了,庞雨挥挥手让他们出去,又拿出自己那进度表查看。他心中的期望是在流寇到达之前完成齐装满员,现在看来满员能行,齐装恐怕有点难度。怀宁和桐城的铁匠铺基本都发动起来了,而且庞雨能看得出,鳞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重量也在减轻,大部分铁匠铺都招了新的学徒,大笔银子集中在一个行业,立刻就改变了社会的资源配置,但仍然达不到他的期望。

一声敲门后庞丁进来,交给庞雨一份折好的纸。

“少爷,这就是何仙崖出的报纸,刻板送来安庆,刚印出来的。”

庞雨立刻接过,有点不满的道,“他开初说九月一定能发出,现在十月都要过了,还是有点衙门作风。”

报纸是他熟悉的两面印刷,纸张比一般书册用的要厚一点。刊头写着江南时报四个大字,马上看下面创刊词的署名,却是张采。何仙崖一去就是几个月,按原计划是九月就该出版,中间何仙崖带了信回来,说复社其他人的文章很多,但张溥的创刊词一直没送来。现在看来张溥还是有所保留,现在写创刊词的是张采,张溥的弟弟,算得是复社的二号人物。

写的内容庞雨粗粗浏览一下,还是写的复兴古学那套,有些引经据典,庞雨也看不懂,头版下面是另外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吴应箕,这个人庞雨听方以智说过,是复社的积极分子,在社内颇有号召力。

翻过来的第三版上,庞雨看到了方以智的文章,写的是易学,写了他宰理、物理、至理那一套理论,后面还有几个人,庞雨不认识。最后的第四版上半部分是小说,蜀山和神怪各一。最后的第四版上半部分是时事要闻,写了安庆守备营的北峡关大捷。

“守备营怎么也该放在第二版,不动脑子。”庞雨嘟哝一声,开始细看。

“江北战报,九月流贼犯舒城,应天巡抚张都爷遣监军道史可法领兵御寇,以安庆守备庞雨所部守北峡关,一战斩首近千,乃近来少有之大捷,流寇不敢复顾桐城……安庆守备庞雨者,桐城人,初习武后学文,皆有所成,未及弱冠入南京国子监。时桐城民乱,黄汪为祸甚烈,盘踞城南云际寺,民不能相抗。雨怒其戮民,欲孤身平乱,临行其仆阻之,曰乱贼甚众,雨慨然曰‘虽万千人吾往也’,遂夜袭云际寺,斩乱贼数十,得首级二十九,民乱遂平。九年流寇犯境,募死士百人夜袭,斩级两千,而桐城得全。雨感于流氛猖獗,又怜民生多艰,愤而投笔从戎,累功至安庆守备,即于北峡关再建奇功。实因其以文人入行伍,不忘以圣人之言教化士卒,其部勇武善战纪律严明,为安庆百姓拥戴,皆言守备营在,江南无忧矣。”

“写得还是比较客观的嘛,把这头刊多留几份,有亲戚什么的送一送,以后说不定成珍贵文物。”庞雨满意的放下报纸,抬头对庞丁道,“何仙崖做事还是不错的,虽是比原定的晚了一点,但分寸把握得很妥帖,尤其这江南无忧四个字,把握了这报纸的主要受众,就是江南的士子百姓嘛,甚好。但前面这句‘皆言守备营在,江南无忧’,重点不太对,这里宣传的核心应该是本官,应该叫做‘皆言庞守备在,江南无忧’,所以还差了些意思,不过瑕不掩瑜嘛,年轻人有个历练的过程,小丁啊,让候书办安排印刷,除了给复社送的之外,在安庆码头免费发放,让过往的客人都看看。”

庞丁在心中呸了一口,见庞雨那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忍不住开口道,“少爷你投那许多银子进去,还不要钱的送人看,末了就让别人看个热闹,不知图的个啥。”

庞雨瞪着眼睛,“你懂什么,这是文化的载体,跟文化比起来,银子算得啥。多在码头发放,传播文化教化万民!”

……

“这报纸擦屁股舒服,比用树叶子强多了,谭癞子快点。”

盛唐渡下面的一片芦苇丛中,唐二栓刚刚站起,手中还捏着半张报纸。

另外一处跟着站起一个光头,此人又矮又瘦,头上还长了不少癞。

“呸,什么谭癞子,这是你叫的。”癞头站起来骂道,“老子可是牙行,牙行知道不,老子不给关说经纪,那行商就买不到东西雇不到船,你上哪去挑货。我在这怀宁街面上,人人见了都要尊一声谭相公,县衙的曹班头那也是熟识,满怀宁你问问去,谁敢不给我脸面,以后不准叫我谭癞子。”

唐二栓赶紧讨好的笑笑,把手上半张报纸拿起来,忽然发现手有点黑,“这庞大人发的报纸上面都是墨啊,不知道屁股擦黑了没,作孽哟。”

谭癞子点点唐二栓,“不要钱的纸,你还待怎地。要是没墨的好纸,庞大人不知道自己留着用么。”

唐二栓哎的感叹一声,“庞大人用的肯定没这么多墨,谭癞……我跟你说,上次发大水的时候,咱可住过那守备衙门,那庞大人也是个好人,自己搬去了军营住,后衙都给漕帮的女眷了,咱也去看了,里面那个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血残明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网址:https://www.v377.net/133_133439/214.html